Home » 吃吃 » 【基隆吃起來】老饕推薦基隆排隊美食!菜鳥必收21道基隆美食懶人包

【基隆吃起來】老饕推薦基隆排隊美食!菜鳥必收21道基隆美食懶人包

posted in: 吃吃 0

|基隆小吃店|基隆車站美食|基隆市場美食|基隆仁愛區美食|基隆美食懶人包

 

此文集結了我自2018年以來,經營地方網誌基隆美食隨筆的眾多小食心得,在基隆生活吃來吃去也就這幾樣,平凡無奇卻越吃越覺親切可愛。所選之店,簡單、耐吃、易飲(對!就是喝起來),來基隆吃小吃請千萬不要有壓力,口袋名單也別塞太滿,隨便找輕鬆坐,基隆的風景足以讓思緒蔓延。

1. 基隆乾麵、廣東麵

基隆乾麵

基隆引以為傲的食物可多了!但究竟是哪味吸引「全球50最佳餐廳_江振誠主廚」尋訪基隆呢?答案是基隆乾麵

基隆乾麵中一大部分歸類為廣東麵,而廣東麵究竟指的是一種麵食製程或單指麵條種類,尚未有定論,不過大抵的畫面是那竹製或鐵製面篩內,有著細扁的白乾麵條(重點),幾葉韭菜段、豆芽苗,滾沸待足時,起篩一抖做「切」,盛碗後,澆一匙豬油蔥酥、一匙特製醬油,上桌添兩片白切里肌肉(或紅糟肉)見客。

說之樸素?基隆乾麵變化絕不僅止於此,除了相當特色的白扁麵(廣東麵),熟門熟路的老基隆人會指名要求細麵,細麵口感比之福州意麵稍稍結實一些。額外添上一顆半熟蛋包,更是上層樓的美味。

端看店家桌面除提供辣椒、烏醋等基本醬料,自製的甜辣醬更是各家的風味競技場,不過也有像「阿本燒賣」直接淋在麵頂的,嚐來甜鹹合度、油香迷人,入喉滑順,簡直是作弊級的好吃。

 

哪裡吃:
孝三路 三角窗麵攤/長腳乾麵/52號乾麵綜合湯/兩粒餛飩大王/阿忠乾麵
中正路 龍門客棧
仁一路 稻香軒
義二路 紅豆坊
德安路 德安路麵攤

 

2. 蔥油餅+餛飩湯

基隆蔥油餅

先煎後烤的基隆式蔥油餅,好吃評斷標準是乾爽、脆口、不油膩。所指脆口不是那種會留有殘屑的,而是俐落分層只酥牙尖的。形狀上有周家豆漿的標準版size,更有陳家早點般金幣巧克力大小的迷你版,吃法上也頗有趣味,除了單吃餅,來份「蛋餅」也相當不錯,所謂蛋餅並非尋常早餐店河粉式的,而是把烤製好的餅壓在鐵板油滋作響的蛋液上,入口那蛋香、麵香和鹹鮮蔥汁相當迷人。而基隆,吃蔥油餅必定搭配伴著紫菜酥、榨菜末的餛飩湯,早餐絕妙組合絕對值得一試。

 

哪裡吃:
信二路 周家豆漿店
忠三路 今日蔥油餅
中山區 香香蔥油餅
中正路 陳家早點

 

3. 沙茶炒麵、咖哩炒麵、沙茶咖哩炒麵

沙茶炒牛肉

西岸風景:

海港的胸襟氣度接納了自異國他鄉的美味,而沙茶、咖哩兩味最能突顯基隆的海港特色。有著東方猶太人之稱的潮汕移民,攜了沙茶與之優良的食藝傳統入港,而就在那流浪頭地區由潮汕人掌廚的小吃攤中,沙茶牛肉就這麼臨門一撒,撒入由日人引進的南洋咖哩粉,連綿細雨襯著濃郁辛香,台灣牛的濃香與韌性,迷人搭配有著人人都消費得起的合宜價格,自此成了早年許多碼頭工人的最愛。

 

哪裡吃:復旦路沙茶牛肉一條街
三德沙茶牛肉麵
廣東汕頭牛肉店
老林沙茶汕頭牛肉
阿祿咖哩沙茶

 

基隆東岸沙茶炒牛肉

東岸風景:

沙茶、咖哩、黃牛肉、粗烏龍、整碗鮮魚湯…西岸演繹沙茶咖哩可說是直白而簡鍊,相較東岸就多了些個人主義。沙茶味濃一些的、咖哩配方更偏南洋香料些的,主食是飯還是麵條?若麵要油麵、烏龍、米粉還是粿仔條?同入中華炒鍋的菜碼就不只芥藍了,多了空心菜、洋蔥、劍蝦、吉古拉、豬肝、蛤蜊…菜碼之盛能用繁華形容,兩碗咖哩沙茶映照了各自場棧所屬的市容。

 

哪裡吃:
東岸
孝二路 慶安宮咖哩炒麵
中船路 阿芬咖哩沙茶牛肉
義二路 正老牌咖哩麵
忠三路 阿玉炒牛肉
仁四路 阿嬌炒麵
愛一路 汕頭沙茶麵
另推薦: 孝四路三姊妹熱炒之炒牛肉,堪稱一絕!

 

4. 滷肉飯

基隆滷肉飯

滷肉飯乃是台灣之國食,有所追求,簡單一碗可不簡單。

首先豬後腿肉為求口感,禁不起機絞也不得狡,手工切至皮、肥、瘦肉比例恰好的那一條,滷製色澤則端看店家派系,醬甜、鹹香色深色淺無一標準,可肥肉狀態要求呈晶凍狀,口感為室溫奶油最佳。米飯之選,能吸附滷汁之稍稍鬆散新陳米,帶Q勁嚼感為上乘。

小吃之份量應如點心般,見基隆廟口之淺瓷碗即可知,飯量約莫握拳大小,飄灑進碗中的滷汁,所求肉塊勻稱覆飯頂約莫七八,食畢應不見滷汁殘於碗底,若殘碗底,一是過多,二則是飄灑不均肉汁肅降碗底,飯粒發脹,食相粗糙難看。擱在碗緣的那一味-漬物,自識滷肉飯以來少見店家提供,至今也沒碰上喜歡的,但吃來平衡,能做到口腔換味、轉味之動作即可。

基隆滷肉飯之盛,若要一一列舉評比,想不必了。但售好的滷肉飯店家大致上有兩種類型,第一是如基隆廟口專售滷肉飯之店家,配菜湯品簡廉,品項至多三到四樣,來盤油光鋥亮的水煮高麗菜、同肉汁滷煮的鴨蛋、沾食辣椒醬油的筍片腿肉湯,重味者來盤蔥爆肉絲,都是令人魂牽夢縈的組合。

還有一種售好的滷肉飯之店家是自助餐店,如小文肉羹、QQ魯肉飯(QQbar 、深溪食堂亦出自同源),不過向來不愛在基隆吃葷食自助餐(基隆之素食自助餐倒有幾家頗為可口),菜色上就無過多著墨。

 

5. 肉圓

基隆肉圓

全台皆售肉圓,肉圓名城如彰化、新竹當然好吃,不過基隆的肉圓也同樣讓人魂牽夢縈呢。眼及能見的鍋油清澈、保有高透光性,基隆的肉圓是採油泡式的。Q彈地瓜粉漿內裹入紅糟腿肉塊、味道酸香之解膩筍絲,店家上桌前為體貼食客方便,會用剪刀剪出一個十字,淋上醬料,滿滿餡料開門見客很是食慾。基隆之肉圓是有佐料的,如信義市場阿聲肉圓附上清爽薄漬小黃瓜,其餘則多是香菜末。

 

哪裡吃:
信二路 阿聲肉圓
仁一路 春美肉圓
孝三路 魷魚焿肉圓
中山二路 西六碼頭肉圓芋圓

 

6. 鹹粥、海鮮炸物、清粥小菜

基隆鹹粥小菜

基隆早點時刻之粥類品項以「海鮮炸物配上鹹粥」為大宗,清粥小菜數量比起外縣市少了些。孝三路「阿順清粥小菜」亦是不錯的選擇,整齊菜檯畫面,嚼感乾菜佔了比例多數,吻仔魚、鹹花生、菜脯蛋…每每經過清晨點起冷色日光燈,起了意想不到溫暖感覺。

回到鹹粥,基隆的鹹粥是那種米湯涇渭分明的,粥內米粒保有質感,熬煮湯底的食材十足海港味,小魚乾、蚵仔、蝦米等多種濃縮鮮味物質同煉一鍋,單吃粥亦有滋味,但配菜後會更能體會他的美,炸物下肚後也不覺腹中有過多油味。

延續基隆多移民的人群結構,白鐵桌上與之搭配的炸物除發泡魷魚、魚片、甜不辣切片,也見來自漳州的雞管、自閩南的酒糟香-紅糟肉,可謂基隆人飲食選擇上的大幸福,但造訪多家,品項卻獨漏了清菜,唯二能看見的青菜是擱在炸物旁的薄漬小黃瓜和灑入粥湯的芹菜末。

炸物作早餐配菜並不太理想,但地方飲食乃環境所生,這樣的鹹粥小攤有設在正漁港邊的,猜想是基隆多港務性質的體力活,油炸快速又易取得熱量的烹調手法,成了地方所擇的風景。

 

哪裡吃:
博愛市場 溪記蚵仔粥
仁愛市場 金魚鹹粥
成功市場 地下室鹹粥
中正路 姨媽的鹹粥(正濱漁港)
孝三路 阿順清粥小菜
愛四路 深夜清粥小菜(23:00後47攤)

 

7. 豬肝腸

基隆豬肝腸

豬肝與之香腸結合,有一說是由廣東肝臘腸變形而來。經炭火烘烤,嗅來習習薰香,單吃亦感馥郁的肝臟風味與香腸固有之豬絞肉甜香,淋上店家附贈之酸甜醬料,沒有比這更下酒的了!

 

哪裡吃:
孝三路豬肝腸海鮮店
仁四路大觀園鹹湯圓

 

8. 菜頭滷

基隆菜頭滷

菜頭滷,以菜頭為底的關東煮。直火湯鍋裡各式魚漿浮水、吉古拉、米血糕、油豆腐,檯面另擱置一盆豬肉小菜,待客官翻牌,現點現煮。此種店家爐台上通常置有兩鍋,一鍋是煮肉涮料的,另一鍋則是熬菜頭和同煮魚漿浮水的高湯鍋底,時不時店家會往涮鍋添入菜頭高湯,確保湯汁清甜不渾,同時保有肉脂香。

 

哪裡吃:
樂一路 安樂市場菜頭滷
龍安街 三坑菜頭滷

9. 大腸圈

基隆大腸圈

大腸圈,蒸熟食用的米腸。

售大腸圈的店家往往與售菜頭滷的品項重疊了不少,菜單都能同找豬的五臟六腑,如有嚼勁的小腸、澎盈似棉花糖的豬肺、裹著橫隔膜的肝連肉,上至頭部,則包括柔嫩的嘴邊肉和食感需稍微熟悉的天梯部位。

但這回爐台煮鍋換成了雙層蒸鍋,豬小菜置於籠頂,大腸圈置於中層,上升熱氣,加熱不再靠熱水涮了。店面小的,如愛二路魚丸伯仔前一攤車,索性不提供湯品,而供湯的,湯品都頗具特色,如名店孝三路大腸圈之沙茶豬血湯、仁愛市場前深夜一攤,所售之四神湯中薏仁巧思用上顆粒小、口感綿糯的洋薏仁,添上之特製藥酒亦是佳品。

 

哪裡吃:
孝三路 孝三路大腸圈、菊姐大腸圈
愛三路 深夜大腸圈
愛二路無名大腸圈
愛九路大腸圈

 

10. 一口香腸

基隆一口香腸

午夜時分,雨港迷人的味道!

不論是廟口或者是在地人才知道的隱味-孝三郵局張媽媽香腸肉串,皆使用傳統的炭火爐檯,拇指大小般的香腸,鋪撒於烤網上,以炭火熱力逼出的每滴油脂,回饋以薰香深入每寸腸衣裡,情迷一口,肥瘦比例恰好的豬肉餡透出微微高粱酒香…

 

哪裡吃:
仁二路 一口香腸(廟口43攤)
孝三路 張媽媽香腸肉串

 

11. 鍋貼、煎餃/舉常吃的一家,曾家鍋貼

基隆曾家鍋貼

來曾家鍋貼,習慣叫上8顆鍋貼和ㄧ碗用料頗豐的酸辣湯,天氣熱時,對面還有謝家60年正老攤米漿,一口鍋貼一口研磨手炒花生冰米漿,實在享受。

曾家鍋貼皮有著半煎炸的特色,咬下厚厚的焦脆外殼,伴隨而來的是高麗菜、豬絞肉比例頗好的甜香型內餡,光單吃就很好了!此家特製醬料不只增味,還襯味。平常不管是水餃、鍋貼還是小籠包⋯只蘸白醋的我,一定會把店家隨附的淺碟特製豆瓣醬油沾乾抹淨,增味之餘,還能增添幾分入口的水潤感。

 

哪裡吃:
忠二路 曾家鍋貼
忠三路 遠東水煎包
愛三路 東霖煎餃
愛四路 三姐妹水餃大王
西定路 無名水煎包
北寧路 玥成上海美味鮮湯包
建基路 阿玉鍋貼

 

|基隆廟口美食|基隆八斗子美食|基隆銅板美食|基隆美食2021|基隆排隊美食|基隆必吃餐廳

12. 海鮮熱炒

基隆海鮮熱炒

有事沒事吃簡單吃海鮮熱炒,這就是基隆生活!

照例,紅糟肉、白切雞、清燙大蝦、烤透抽、經典炒麵都來上一份。食材新鮮,冷藏櫃內能見吐沙中的蛤蠣、搖曳觸鬚的龍蝦、飽滿晶亮的魚眼、尖彎似牛角的綠竹筍、和各式店家自製手工點心…在基隆吃熱炒,海鮮品質真的不用動到大腦,新鮮而生動熱炒店畫面。

海鮮熱炒的店家菜色質樸,料理手法多為炭烤、白灼、清炒、清蒸,不花俏多講求原汁原味的工序,我尤其喜歡南北小吃的清炒類,譬如韭菜炒豬血,剩餘的湯汁鹹鮮合度,配飯很優。炭烤也做得出色,諸如烤出油香的極品五花紅糟肉(南北小吃、福記蔬菜羊皆為同一人製作,蘸白醋配蒜苗,夭壽好吃)、烤出海味乾香又透甜汁的透抽,入口前撒胡椒、擠檸檬,帶過三組朋友來吃無一不讚好。

 

哪裡吃:
仁一路 南北小吃
光二路 富淵熱炒
孝四路 三姐妹熱炒
愛六路 閣樓海鮮、蓁好料海產店
成功海產街(成功路118巷)正豐鵝肉、海味海產、榮生魚片...

 

13. 素食麵疙瘩

基隆素食麵疙瘩

初來乍到這座城市,絕對會被上述種種繁味美食所吸引,但來久了,孝三路上平平一間不怎麼樣卻總是在排隊的素食麵疙瘩,試一次,相信也會成為排隊人龍中的固定班底之一。

一碗手工捏製的麵疙瘩中,嚐得大片高麗菜、鬆甜綿香的芋頭,不使用過多素料添味,湯中一塊滷煮得宜的角切杏鮑菇,是美味上癮的秘訣。

 

哪裡吃:
仁二路 龍記健康素食手工麵疙瘩
孝三路 品辰素食坊

 

14. 燒賣

基隆燒賣

問基隆人,什麼是只有在基隆才會點的食物?其中一項便是燒賣!基隆燒賣海派大顆,裡頭條味的油蔥是經典味道,佐以荸齊、豬肉與魚漿攪拌,包上燒賣專用的麵皮,內餡飽滿脆甜,置於圓高的蒸籠內,一掀開,
熱氣騰騰,沾上多種醬料調製而成甜辣醬(還可見辣椒子與皮),讓舌頭沐浴在多樣的層次中。一餐吃四顆絕對會飽的平價美食。

 

哪裡吃:
孝三路 阿本燒賣/簡家蚵仔煎
信四路 台灣小吃
港西街 黑輪伯燒賣、龍鳳腿

15. 白湯豬腳

基隆白湯豬腳

基隆原有兩家出名的白湯豬腳,但其中「林家原汁豬腳」已於110.01.18歇業,夜市之紀家原汁豬腳品項較多,可為人詬病是處在廟口夜市稍高之價格,除了豬腳,雞佛腳筋盅亦是不錯的選擇,湯汁厚潤,同廟口22攤滷肉飯(售滷豬腳)一樣都會黏嘴,嚐得微甜更帶藥膳清香,盅裡的腳筋燉的極微軟嫩入味,晶瑩腳筋入口即化,雖價高於其他項目,但值得一點。

已歇業之林家豬腳則是屬於午餐的盛宴(營業時間為中午時段),一份白湯豬腳指名腿庫肉10
0,搭一份麵線、配一碗燙青菜,價格實在而且相當好吃,林家的湯汁做的比紀家鹹一點,肉脂香充分融入湯中,加上去油去沫做得徹底,湯汁喝起來乾淨俐落。

燙青菜向來是眾刁嘴食客們在豬腳店的必點單品,店家當日青蔬,地瓜葉、空心菜(林家多見空心菜)、大陸妹,個人尤其偏愛主的軟爛的地瓜葉,但菜梗千萬不能多,煮的有點糯糯的才好吃,後拌上油蔥、醬油、蒜泥與店家自煉豬油提味,嚐得滿嘴濃郁的豬油香,真的非常過癮。

 

哪裡吃:
紀家豬腳

 

16. 石頭火鍋

基隆石頭火鍋

以特製麻油熱鍋,入新鮮洋蔥絲,鍋中拌炒,待辛辣硫化物散逸,其中甜味充分表顯,下肉片爆炒,鮮紅轉褐,肉片起鍋呈盤,只留附緣在鍋壁上的鮮味濃縮物質,注入高湯,經典的石頭火鍋鍋底完成了。

基隆幾家自兒時回憶的石頭鍋,無論冬夏總是大排長龍,開放式的冰櫃內,蛋腸、蟹腳、魷魚乾、活跳鮮魚,相當基隆特色。個人相當推薦一定要拿魷魚乾,爆炒後的湯頭尤其umami(日文:うま味;漢字為旨味,意思為「鮮味」,由日本人池田菊苗所提出)。

 

哪裡吃:
信二路 義美石頭火鍋
八斗子 望海巷石頭火鍋

 

17. 咖哩肉餅

基隆咖哩肉餅

分層香酥的油酥餅皮內,包裹著先是綿密甜腴白豆沙餡,再來才是炒製辛香四溢的魯肉咖哩角,入口甜鹹交錯,其中鹹香肉丁更是越嚼越是出味,來基隆一定得試試,咖哩肉餅說不出的幸福。

 

哪裡吃:
中船路 大新餅店
仁三路 李鵠餅店
暖暖街 珍味香餅店

 

18. 米篩目

基隆米苔目

米篩目是傳統台灣米食,由在來米製成,易於消化,為農忙時期補充體力之好選擇。

基隆有不少家米篩目店家,料理手法簡單不繁複,如水產米苔目、練家米苔目、阿昔仔古早味等等,碗中僅豬骨高湯、吸的湯汁飽滿的米苔目、一點不擾味的油蔥酥,嘴唇微抿能感覺米漿顆粒質地,湯汁有肉脂香,味醇而不腥。

又米篩目有清涼解熱之特性,遊走於夏秋基隆之街頭,常見售冰米苔目之小攤,如我常吃之三沙灣阿川好口味、仁愛市場一樓電梯口夾在水果攤中之一間,兩家調製之糖水、蜜漬之豆類、剉冰之粗細質地,都是值得一吃再吃得美味組合。

 

哪裡吃:
安和一街 練家米苔目
中正路 水產米苔目
愛三路 阿惜仔古早味
中船路 阿川好口味(僅夏天)
仁四路 仁愛市場電梯口一間(僅夏天)

19. 同場加映:粿仔條

基隆粿仔條

 

哪裡吃:
安一路 郭家巷頭粿仔湯
信一路 洪記粿仔湯
南興路 七堵臭粿仔
調和街 八斗子天橋下粿仔湯

 

20. 各式咖啡/騎樓咖啡

基隆咖啡店

基隆的咖啡文化早在1980港畔萌芽,簡餐廳、中菜館、街仔內、天橋下、市場皆嗅到咖啡的餘香,走一遭仁愛、博愛市場二樓,更能見到為數不少的咖啡店嵌在攤販之中,老基隆人多會在此點上杯調味咖啡飲,或來杯深焙曼巴,牆上的電視報著明牌,杯中的深焙套了幾次水,悠然度過半天。

 

哪裡吃:
Eddie's Cafe Et Tiramisu
Flow Cafe
Homerun Roasters
Loka Cafe
Ruth C. Coffee
多好咖啡/金豆咖啡/丸角咖啡/夏隆咖啡/抵家咖啡/夏朵咖啡

 

21. 豆干包

豆干包

自福州傳入的基隆豆干包,長相形似淡水阿給,可是內容物與口感卻大為不同!基隆的豆干包在對剖的三角形油豆腐中,塞入滷製的豬肉餡,淡水阿給則是塞入冬粉餡料。口感上,基隆豆干包在豆腐中央劃上一刀,少掏空保留較多柔嫩的豆腐肉,裹餡後以雪白魚漿彌封至沸湯滾熟。普遍吃法,湯、乾兩種,湯的即入湯中做浮水物,乾吃法,在豆干包上淋上基隆獨有的甜辣醬,不似熟悉卻又迷人的特製甜香,咬下淌淌肉汁傾出,口腔中瀰漫自豆腐的豆香、絞肉的醬香肉香、甜辣醬的甜香酸香,後一口熱清湯,滿足。

 

哪裡吃:
魚丸伯仔
大白鯊魚丸
劉銘傳老店豆乾包
愛一路68號麵攤

 

大學三年,基隆美食隨筆也三年。因人生即將邁向下一階段,作此文算是我對基隆美食做了一個倉促的結尾,如果尾收得不漂亮,應會繼續收下去吧!

 

新一口基隆

Follow KeelungFatcheng:
David Cheng 1999生,創辦地方飲食網誌「基隆美食隨筆」,以多聽多閱精緻吃作為人生志向,現從事海運相關行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