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騎樓咖啡阿信咖啡
Home » 吃吃 » 【基隆吃起來】基隆 特色咖啡廳:獨特咖啡街景-騎樓咖啡、市場咖啡

【基隆吃起來】基隆 特色咖啡廳:獨特咖啡街景-騎樓咖啡、市場咖啡

posted in: 吃吃 0

基隆 特色咖啡廳|基隆市區咖啡廳|推薦基隆咖啡廳|基隆廟口咖啡廳|基隆下午茶

 

充滿庶民風味的基隆,除了豐富的美食小吃,咖啡的身影,在我記憶裡,也一直在街頭巷尾裡飄香著,長年生活在基隆仁愛區,這裡坐擁基隆廟口、仁愛市場、火車站一帶,雖腹地狹小,咖啡店密度卻好比一杯濃縮,三五步之間,騎樓下總是輕易地就能見到咖啡座,喝著咖啡的老基隆人們談論著生活,時事與家務事,有如花式咖啡,享用著不同的人生氣味一般。

近年來,基隆的咖啡店增長的速度,連基隆人自己都需要定期更新一番。但若說來到基隆,在我的眼中,一秒走入基隆人日常,還是要特別提騎樓與市場裡的咖啡風景。基隆市因為腹地小與多雨的特性,在街道規劃上,早在日治時期亭仔腳的建設規劃,試想提供城市更多的公共舒適空間;更在70年代,為了紓緩市容發展更多複合式的住商混合空間,更集中管理市集攤販為公有市場型態,因而產生了這兩個基隆的特色咖啡街景。

談論起騎樓,在基隆多半會對於這樣的公共空間有許多詬病,因為騎樓諸多被當作了機車暫停使用,或是攤販擺放物品等用途,佔據掉了行人走道空間。騎樓作為公共空間的規劃,根據1941年《臺灣自治評論》提到在新體制下關於基隆的公共設施實際的對策中,「亭仔腳」是一項比起交通運輸上的建設,會抱持著更大得期待的公共設施,特別是在基隆採用亭仔腳的方法,不僅適合基隆改善惡劣環境最棒的方法,若是再加上征服雨量舒適的公共設施,有助於緩和居住上的不舒適,也會增進市街美觀,對於市勢的發展也會有所增長。舉例在規劃書中所見:

假設嘗試將日新、義重町(信一到信七路) 方面用亭仔腳連結,再擴大至東町(東明路)、濱町(中正路)、觀音(樂一路、安一路)、瀧川(南榮路),無論如何都會被說是「多雨基隆」,傾盆大雨這樣舊的說法就會消失,而以往為了躲避雨水得動作,躲避雨水得不方便將會不復記憶。因此,從內航船運的路橋通過以後直走,可以藉由亭仔腳的建設繞行市街一圈。

演變至今,基隆騎樓的公共性長年處於灰色地帶。然而,在了解騎樓空間最初規劃的想像後,對於潮濕多雨氣候的「亭仔腳」建設提案,騎樓咖啡座某種程度也落實了想望,達到療癒作用。

 

騎樓咖啡

作為避雨很重要騎樓空間,加上平地面積狹小而緊連的各區域,路跟路之間距離都不遠,這樣的條件下,造就在基隆常常一條路上就有兩三家咖啡店,店家自己即便有店內的空間,依舊會在騎樓擺上桌椅,這樣的日常就會開始從開店的一早,輪替不同啜飲咖啡的族群,不間斷地有年紀稍長的阿伯們,三三兩兩聚集著閒話家常。這般景致,從港邊孝三路、明德大樓騎樓,一路接到仁二路、劉銘傳路,範圍相當廣。尤其到了進入雨季的基隆,可以跑跳的地方變少,騎樓咖啡的需求更加的大。

 

基隆第一家室外露天咖啡座,最早在1970年代出現,當時店面位在孝三路與自來街茶店街區交界,提供給勞工族群的平價咖啡選擇。騎樓咖啡蓬勃於2010年後,更多元的平價咖啡品牌選擇,在基隆與騎樓街景合而為一,而在地的咖啡店家有的也朝向此接地氣的作法。

 

老窩咖啡

基隆騎樓咖啡老窩咖啡

2000年後,台灣平價連鎖的咖啡店品牌萌芽,與國際連鎖咖啡店相抗衡,台灣的咖啡市場一片百家爭鳴。老窩咖啡在2010年進入基隆開設據點,中間從仁二路搬遷到現在於忠三路上固定店址,成為一處結合在地騎樓咖啡街景的連鎖咖啡店。

老窩位於如同基隆人灶咖的孝三路美食街區周邊,很適合享用完美食,就近體驗一下基隆騎樓咖啡文化。

 

阿信咖啡

基隆騎樓咖啡阿信咖啡

從廟口深入仁二路仁愛國小方向的騎樓,會經過基隆一間騎樓咖啡「阿信咖啡」,可以看到這間騎樓咖啡妝點得很有味道,放上自家烘培的豆子,更在騎樓擺上大張木頭桌面與座椅,在櫃檯前掛上一台電視播放著新聞,是基隆騎樓咖啡少見的作法。本身是基隆人的老闆阿信,認為喝咖啡翻閱著報紙是件很享受的事,也了解在地人的需求,提供更為自在的開放性空間。在這裡點上一杯咖啡,感受基隆阿伯們坐在騎樓配咖啡,看著電視聊大小事的路邊時光。

 

寮國咖啡

基隆騎樓咖啡寮國咖啡

與阿信咖啡隔一個路口,一個轉角就是寮國咖啡了。寮國咖啡所在基隆仁愛國小旁,在基隆人的兒時記憶裡,這條路上多是開給小學生上下學買早餐點心,或是和同學消遣娛樂的漫畫店、玩具店。20年過後,現在仁愛國小周邊生態改變,加進了補習班、咖啡館、服飾店、理髮店等等。

如同許多騎樓咖啡,寮國咖啡從上午10點,喝咖啡的族群開始來到店內,泡在咖啡座上聊天。除了咖啡,寮國咖啡店裡也有些特色圍巾、包包特色選品,相當有趣。

 

市場咖啡

狹小的基隆市區,各式類型的店都混融在這小小的市街,產生很多新舊碰撞的趣味,近年咖啡店、甜點店進駐市場形成一種風潮,於是在市場買魚買菜的同時,旁遍就是一家咖啡店。像是基隆人鍾愛的仁愛市場裡,除了原先市場裡供應著許多菜籃族、煮著虹吸咖啡的老店,是老一輩所喜愛的重烘焙焦香咖啡口味,在老店坐位上,老基隆人悠遊自在的向家常生活聊天,吃著市場裡買的豆干,很是趣味,與年輕一輩迴流創業為完成咖啡店夢想,也不少選擇租金相對便宜、人流高的市場攤位經營,對照之下,店面風格、咖啡風味的選擇為時下風潮,像是單品手沖、燕麥奶、特調風味,與甜點類型的多元特色搭配等,所吸引的來客多偏向年輕族群。

 

多好咖啡

基隆市場咖啡多好咖啡

多好咖啡正是引領這股市場咖啡的風向。仁愛市場內過去便有老基隆人喝的虹吸咖啡在內開店,與周圍各色小吃攤,水餃、日本料理、炒麵、牛肉麵,一直是基隆老饕的最愛。多好咖啡帶著不同於老市場情調的文青咖啡氣息,在市場內開創了更多元的可能性。

如同前面所述,時下年輕人的咖啡口味,多以單品淺焙風味取向,有別於老一輩對於咖啡香濃苦定義,因此在仁愛市場內明顯看見不同世代選擇的差別。

 

SOH

位於基隆老市場-惠隆市場內,過去市場相當熱鬧,理髮美容、修改衣服、生鮮肉品蔬果,在一條小市場應有盡有。如今市場生意受到大環境衝擊,現在的惠隆市場總是顯得安靜。

SOH咖啡館有著新穎的招牌,與周圍店鋪有著明顯的對比。若是從愛五路穿進市場,很快會被它的招牌與神秘黑色基調的店面設計所吸引。SOH是由一位紐西蘭老闆創店,因此除了花式咖啡,店內紐西蘭異國甜點是其招牌特色。

 

小市場

基隆咖啡廳市場咖啡小市場

一間遠離基隆市區,同樣開在市場內,是位在碇內的源遠市場內的小市場咖啡,也透過市場內多種奇妙的氣味融合的特點,在這個綜合市場的一個小角落中打出名號。

許多傳統市場面臨大環境消費型態的改變受到衝擊。將傳統市場改造,重新串連居民的需求,源遠市場是基隆傳統市場再升級後一大案例,加入特色攤位,改善原有環境,注入了新活力。

原為阿嬤的麵攤,小市場店主珍惜傳統市場凝聚的情感,延續攤味的生命,以不同的風味連結居民,用咖啡、義大利麵繼續市場的故事。

 

攝影:茹孟楠

基隆小旅行

 

【更多基隆咖啡味】
【基隆吃起來】11家基隆市區咖啡廳-老屋咖啡店、舊商圈進駐、自家烘豆 
【基隆吃起來】基隆港咖啡廳—在不同年代回溯基隆特色咖啡香
【基隆吃起來】咖啡記憶:從港邊到巷弄,尋訪基隆簡餐咖啡廳
Follow Horsy:
從事藝術產業工作六年,喜歡看電影、閱讀、書寫、發呆! 基隆是個再熟悉不過的城市,然而她深厚地需要一再挖掘與咀嚼;凝視基隆藝術家後讓我重新感受自己成長的山海有多麼斑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