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咖啡年代
Home » 吃吃 » 【基隆吃起來】基隆港咖啡廳—在不同年代回溯基隆特色咖啡香

【基隆吃起來】基隆港咖啡廳—在不同年代回溯基隆特色咖啡香

posted in: 吃吃 0

基隆港咖啡廳|基隆咖啡簡餐|基隆咖啡店|基隆市區咖啡廳|基隆仁愛區咖啡廳

 

1899年,築港建設啟動,展開了基隆港豐富的使命,1904年進行第二期築港工程之時,已逐漸取代了淡水河為主要航運功能。1920-1990年代,扮演主力港口的基隆,更受到來自不同文化與外來族群的影響,夾帶著咖啡作為流行生活的傳播。

 

老基隆人說:

最早的咖啡店,設有情人座,當時後咖啡店都暗矇矇的…

以前喝咖啡,最重要的就是要濃、苦、澀,有時候為了可以在咖啡店坐久一點,還會要一杯水來加…

 

咖啡在基隆的姿態,又如何來回溯呢?

基隆咖啡廳的時代浪潮

日本時代

1899年,基隆正式進入長達44年的築港工程,從清代原先的小漁村躍身為台灣四大現代化城市之一。日本人積極在築港過程中,在港東一帶建造新興用地,穩定的港口吞吐量與載客往來,加上都市規劃與新建設,讓基隆在日本時代人口攀升至10萬人,而其中有2萬人是日人。基隆港的運作,帶來了人和最新流行的物,成為台灣重要的出入門戶,是過去接觸世界,首當其衝之選,相對的,這裡曾經也是日人輸入摩登生活的所在之一,有「基隆銀座」之稱的義重町(現義二路)也反映了如此。正因基隆港繁盛的商業活動,看準港口船員與水手往來的商機,自昭和時期進入咖啡年代的台灣,咖啡屋如雨後春筍,基隆也不例外,1936年,據《基隆市商工人名錄》共有18家,座落在以日人商業活動主要街區-義重町、旭町、日新町、高砂町等。

日本時代的咖啡味,多見以苦、濃形容,從初期於酒樓或料理屋內,餐後供應「一杯黑色的飲料」作為解酒開始,至20年代後,咖啡店與喫茶店逐漸取代酒樓、西洋料理屋,改以輕鬆和價廉的氛圍,根據營業取締規則,咖啡廳內應有洋風設備、包廂,以及「女給」,整體營造相當時髦。當時的咖啡廳客人多為中上階層男性,亦是許多台灣文化活動的聚會場所,文學作家、記者在此往來頻繁。

基隆港咖啡廳,義重町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50年代-委託行與美國大兵

民國50-70年間的委託行盛行,各商家委託船員從海外批貨寄售,經常是台灣各地委託行爭先取得第一線國際商品之地。老基隆人口中的50、60年代記憶裡有著即溶的咖啡磚,因為基隆港周邊許多的舶來品,能夠體驗咖啡或委託行內的咖啡磚,都是經濟不錯的人,才能體驗得到的。這一段與委託行綁在一起的時光,更少不了美國大兵所帶來的影響,美軍曾向委託行變賣行頭換取現金,以便供應娛樂消費。1954年,台美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基隆作為美軍上岸休閒的地點之一,港邊林立的酒吧除外,咖啡廳也提供美軍娛樂消遣去處。巧妙的是,延續日本時代女給咖啡屋陪侍的風氣,美軍咖啡廳,也有咖啡女供應現場、抑或後續身體需求的服務。老基隆人更提到這年代咖啡店有著「純咖啡」、「陪侍咖啡」的分別,便可明白時空背景下所營造的不同。

老一輩對於咖啡廳設有情人座,整間店黑矇矇的印象,也多見於此年代的咖啡店氛圍。60年代,台灣引進日式咖啡,以虹吸壺萃取咖啡,風行全台。基隆至今許多老咖啡廳使用虹吸煮咖啡,可見當時港口所帶來的影響。

基隆咖啡美軍咖啡廳
圖片來源:網路

70、80年代-露天咖啡

基隆第一家室外露天咖啡座,最早在1970年代出現,當時店面位在孝三路與自來街茶店街區交界,提供給勞工族群的平價咖啡選擇,更在後來禁止室內吸菸後,露天咖啡更是提供了方便性。騎樓咖啡蓬勃於2010年後,更多元的平價咖啡品牌選擇,在基隆與騎樓街景合而為一,而在地的咖啡店家有的也朝向此接地氣的作法。

基隆咖啡露天咖啡

80年代-簡餐咖啡

說到基隆的記憶之味,那股一踏進店內就會瞬間回到小時候的氛圍,還真的非這種簡餐店莫屬!

簡餐咖啡廳在基隆是一股還不斷沉沉流動的記憶之味,在基隆港邊,早期80年代開始,因為經濟起飛後帶動服務貿易業,各小家庭開始會選擇當時新式的餐廳與飲食組合:套餐,一道主菜搭配主食,飯後來上一杯飲料和甜點,是兒時記憶裡很高檔滿足的享受。

基隆咖啡簡餐咖啡廳

90年代後-精品咖啡與特色咖啡廳當道

自1996年,星巴克進入台灣市場後,增長了咖啡的普及程度。人手一杯咖啡,在咖啡館工作、讀書,讓人人都傾慕咖啡館知性又有個性的潮流氛圍。到現在,喝咖啡的浪漫,是滋養不少人以開咖啡店的夢想。

有別於咖啡以濃苦深焙為單一風味,或是義式特調咖啡,第三浪潮的咖啡風味,訴求產地滋味,強調不同產區採收、烘豆技術,以及咖啡沖煮品質要求,讓咖啡精品化,提升品味咖啡的層次。除了精品咖啡店,特色咖啡館將咖啡與店面風格訴求加以融合,吸引不少顧客眼球。

基隆老咖啡店v.s主題特色咖啡店

經過基隆咖啡年代的一番梳理,在不同年代下的咖啡館有哪些呢?

 

上選咖啡-60年代「純咖啡」

明德大樓內部還有隱藏版的咖啡空間,像是崁仔頂漁行聯誼會彭會長向我們分享「上選咖啡」是60年代的基隆純咖啡店一路經營到現在,保證道地老基隆人的口味!

店內裝潢簡單,尤其在明德大樓內更顯得親切居家,常常看到客人從樓下或隔壁走進,老闆和老顧客有說有聊,很是自在。咖啡品項相當純粹,曼巴、巴西、藍山,都是榮登老基隆人的愛。

 

吉利咖啡-90年代咖啡器具與咖啡豆批發

基隆老咖啡店吉利咖啡專賣店

近廟口一帶,有一間基隆老字號咖啡店-吉利咖啡,店面十分古拙,櫥窗看去整牆的咖啡豆批發,以及價格親民,卻很香醇的現磨咖啡-藍山、曼特寧,店內有著許多咖啡器具,像是咖啡杯組、咖啡專業器具等等,這樣類型的商家在基隆不多見,卻都相當有歷史。

 

曙‧初見咖啡-懷舊港式主題咖啡館

近五年的基隆,變得相當有活力,不只在城市景觀產生了大變化,咖啡店類型也十分多元。其中一家便是港式風格咖啡廳-曙‧初見。老闆娘來自香港,與攝影師先生在明德大樓尾端,開起了一間香港70年代風格的懷舊複合咖啡茶餐廳,不僅店內以大霓虹燈管裝潢、黑膠唱片機、骨董擺飾物件等,配上一道道港味,菠蘿油包、多士,一秒來到香港。

基隆咖啡曙初見
圖中雨傘為雨都漫步合作寄售之商品

 

199.9 Days Cafe / 一九九點九日咖啡館-美式輕盈復古主題咖啡館

基隆特色咖啡廳199.9days

位於海港周邊的二樓窗台小店,199.9 Days Cafe是一覽海港風景相當宜人的地點。一樓是一家基隆專賣日本零食的委託行,一旁的木質樓梯走上,就是這間小巧的美式復古咖啡廳。店內處處是別具巧思的擺件,裝潢帶點可愛輕盈的美國風情,藤椅與白桌更顯整間店的舒適。店內除了咖啡,輕食與招牌花形鬆餅相當受歡迎,出餐的時候都可以看得出年輕闆娘擺盤的心思。

 

關於不同年代的基隆咖啡型態,透過各個不同咖啡店概覽咖啡文化在基隆的樣貌。老店家用虹吸風味繼續與在地人互動,而新店家帶著更多想像在基隆玩味咖啡。更多關於80年代的簡餐咖啡店,請見另一篇專文介紹。

 

攝影:茹孟楠

 

參考資料:

  1. 廖怡錚 (2011年7月)。<傳統與摩登之間-日治時期台灣的咖啡店與女給>,頁171。
  2. 文可璽 (2014)。《臺灣摩登咖啡屋:日治臺灣飲食消費文化考》。台北,前衛。
  3. 呂景發(2009)。〈美軍與基隆休閒性產業〉。《性別文化與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39-142。

基隆小旅行

 

【更多基隆咖啡味】
【基隆吃起來】11家基隆市區咖啡廳-老屋咖啡店、舊商圈進駐、自家烘豆
【基隆吃起來】咖啡記憶:從港邊到巷弄,尋訪基隆簡餐咖啡廳
【基隆吃起來】基隆 特色咖啡廳:獨特咖啡街景-騎樓咖啡、市場咖啡
Follow Horsy:
從事藝術產業工作六年,喜歡看電影、閱讀、書寫、發呆! 基隆是個再熟悉不過的城市,然而她深厚地需要一再挖掘與咀嚼;凝視基隆藝術家後讓我重新感受自己成長的山海有多麼斑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