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一年一度最大的活動「中元祭放水燈遊行」,從田寮河畔出發,轉入義二路,由信一路直行信七路,再迴轉走義一路到海洋廣場主舞台⋯⋯
義二路,早期乃小雞籠山腳下灣澳的潮間帶,清朝古稱「哨船頭」;日治時期填海造陸,規劃筆直街道,起造洋風街屋,優雅的鈴蘭路燈迤邐而去⋯⋯
現在,天朗氣清時,自基隆義二路往廟口方向望去,遠方的山尖依然青翠可見。插著腰,往昔的風華如風吹來,對饕客來說,除了咖啡縈繞的香氣,義二路各角落都有獨特的視角,且跟著阿聰展開義二路美食遊行⋯⋯
一、基隆林家原汁豬腳:隔著田寮河與廟口的紀家豬腳鼎足而立,位於市立醫院巷內的林家豬腳,白灼熬煮功力深厚,膠原蛋白盡皆化入,滿滿的碗公配一碟辣椒醬油,大口吃肉,大口喝湯,袪除雨都濕氣,換來飽滿氣力。
二、正老牌咖哩麵:入口處鼎鑊大火猛炒,就讓人感受到豪氣,牆壁與菜單滿滿的菜色,熱烈豐富。咖哩炒麵有鮮蝦、魚板、豬肝、豬肉片、青菜與基隆名物「吉古拉」,紅燒豆腐或炒什錦上桌,配碗酸菜豬肚湯,餡料真如海底的生物,澎湃豐饒!
三、義美自助火鍋城:沒有排隊是吃不到的,這是基隆人氣最旺的火鍋店,且是越來越罕見的「石頭火鍋」。生肉拌洋蔥炒至半熟加湯滾沸,趁此空檔到冰櫃夾取食材,價廉宜、料豐美,海洋概念股如海鮮與各式魚丸與魚餃不能錯過,還有蛋腸,基隆製造,初咬軟嫩但滋味核心是那百嚼不厭的腸衣!
四、周家豆漿店:位於義美火鍋旁,信二路街廓這側常要排隊,一大早就得等候,但等候是值得的,全台賣蔥油餅店家如此之多,此家的做法基隆人都熟習成口訣了:先煎後烤──交給客人持握在手咬下去,餅皮酥脆可口,蔥花的香氣就勾入味覺的深處⋯⋯
五、無名壽司
沒有店名,只是將攤位安置在義二路與信三路交叉口,獨沽豆皮與卷壽司兩種與味噌湯,老闆手指俐落現場製作,細心整齊地擺列於方正木橱內,視覺美感真古樸。盒裝的可帶著走,但都不如在三角窗落坐,筷子夾起壽司沾哇沙米醬油,喝口味噌湯,這是素樸中的滿足。
六、好日子美式餐酒館
信三路是熱炒一條街,留存許多老街屋,這幾年移入新元素,位於二樓的好日子,裝潢餐點都很美式,符合年輕人與中產家庭的喜好。但老派的阿聰我就愛港畔風情,要來「大口吃海鮮」,只見服務生在桌面鋪餐巾紙,遞與透明手套,海鮮大餐就上桌了:蛤蠣、淡菜、小甜蝦、德式香腸、蔬菜,徒手去殼大啖,且將麵包沾湯汁入口,這就是海派豪爽的舶來美味啦!
七、小A蟹麵食店 (已永久歇業)
麵攤四處都有,基隆湯頭就是特別鮮美,因有新鮮的海鮮提味,提出一碗「綜合海鮮麵」,寬板麵條略帶嚼勁,均勻分布那色艷的蝦子、充滿彈性的透抽,還有薄皮內凝練絞肉與肉汁的丸子。蟹麵乃季節限定,但蝦卷都在,炸得恰如其份,哇沙米沾醬多到快滿溢出來!
八、龍門客棧麵店
就為了東岸碼頭吹來的港畔風,就為了那一碗乾麵(撒上酸菜),就為了那股攪拌混融的迷人的豬油香,就在LOKA咖啡廳的樓下轉角。這是在地計程車司機與附近上班族的心頭好,可選擇陽春麵、粿仔條、米粉與冬粉,湯有餛飩、瘦肉、肝連、小腸、豬心、大腸頭⋯⋯還有竹輪?ちくわ,就是吉古拉湯啦!
九、和蕎屋壽司料理
義二路上有鐵板燒、義大利餐廳、牛排館、素食餐廳、牛排屋、麻辣火鍋等餐館,應有盡有,當然也有日式料理,和蕎屋是我和朋友碰面的首選。可單純點份套餐或日式小火鍋,吃不太下時點關東煮或鍋燒麵就好。而人數多時想眾樂樂,這兒有豐盛的合菜,很適合聚餐聊天喔!
十、黑毛豬烤香腸
日本有「立吞」壽司店,就是顧客「站著」,湊擠在窄隘攤位前,與老闆面對面用餐。義二路的騎樓尺度較小,這家標榜黑豬肉的烤香腸攤縮在店面內,卻有一群中年男子如阿聰我,手持竹籤,眼巴巴望著老闆,只見炭火上滾動的香腸烤熟了,老闆隨手一撥就落入前頭的鐵盤內,大家爭著去戳,戳到了迤迤然將香腸浸於辣椒籽漂浮的醬油內,隨即塞入嘴巴,豬肉帶炭火味拌醬油就在口中爆裂,搞得嘴角淌油、饞相畢露也不惜⋯⋯再從正義路口走到信五路的小攤車前,跟老阿伯買杯楊桃汁或綠豆湯解膩⋯⋯這就是義二路,街街角角都是生活的美好視角⋯⋯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