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人,你回家旅行了嗎?
基隆似乎只是一個未開窗的旅店,窗邊的變化我們渾然未知。
自童年起,我們就努力要離開基隆到台北去打拼,不到60分鐘的車程卻好像隔斷了與家鄉土地的距離。天天見面,從不想念。 再多一點點時間留給基隆,一個週末下午走出旅店,體驗這城市在巷弄間的獨特美感,指觸港都人的記憶,擁抱山海的悠揚情懷,重新找回對家鄉的那份念想。
【小提醒】
為了讓基隆人常常回家,雨都漫步的回家旅行主題每個月都不一樣喔! 有些行程可能會出現第二次,有些不會,跟真愛有點像,所以,愛要及時,報名回家旅行也要即時。 期待能在這一趟旅程看見你們!
過往主題
紅燈禁忌
廟口夜市的幾個路口之外,即是這港口的紅燈區。在這城市邊陲的角落,卻是脫離不了談論基隆港繁榮時光的一個面向。和我們一同探索奇異的都市地景與紅燈區的形塑,解構酒家、酒吧、茶店仔、私娼寮等與基隆港的紐帶關係。
田寮河畔 前世今生
田寮河,舊名田寮港,對基隆市民來說,曾經是臭名昭彰的「臭水溝」,很少人知道它的故事。
它是台灣第一條人工運河;日治時期,繁華的田寮河畔也出現許多遊廓(酒家),不乏可見划著舢舨船前去尋歡的人客....
來走一趟這一條總是伴基隆人生活,卻沒有被好好認識的「臭水溝」。
西岸環遊
雙腳到不了的基隆廣袤西岸,跟我們一起戴上安全帽、騎著機車環遊去吧!
西岸環遊路線充滿著基隆之所以為基隆的歷史故事,走踏「基隆好萊塢標誌」「荷蘭城砲台」「築港紀念碑」景點
紅淡山-綠茵尋幽找戰場
紅淡山,可說是基隆人的後山,因鮮少開發、自然景觀豐富;在清法戰爭時期,這裡曾是一處戰場,留存不少戰事遺跡,烽火消逝後,綠草亦重生;而日治時期日本人曾於基隆建立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
跟著我們走一趟紅淡山,一步一步慢慢貼近歷史、探訪石佛巡禮,一階一階登高遠眺。
漁你相遇
山巷與貓
基隆的後火車站-中山一路,因南站新建後而逐漸被打開:這裡稱做舊地名曾仔寮與虎仔山,是基隆先民首度開發的區域;直到經濟起飛年代,因碼頭工人而再次行程一片聚落。
昔日人口眾多的山巷,如今剩靜靜的時間與貓在此蜷縮,走過山徑聆聽這裡笑聲和苦力堆疊的過去。
編/唱外木山
對基隆人提到外木山,大家熟知的可能是沙灘和海水游泳池,對於三根大煙囪背後的外木山漁村,了解的也許不多。這三根大煙囪是如何出現在這裡呢?走一趟來發現!曾經外木山從「靠天吃飯、亦農亦漁」的村落,藉由漁村阿嬤們分享打草鞋技術,邊學習編織、邊自褒歌吟唱認識在地紋理與生活記憶。
炮火連天
自西荷時期開始,基隆即是臺灣北部重要的戰略據點,砲臺所遺留下的痕跡,為基隆的歷史見證。這些砲臺的座落地點、武器使用,不僅僅代表著各時代的海防觀念、兵器發展,也構築出基隆的戰爭史。
每一座砲臺的背後都有滿滿的線索,隨時提醒著我們,基隆曾擁有的歷史與文化。讓我們一起騎著機車,尋找基隆砲臺的線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