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基隆中元祭 » 【中元不離普】金銀紙窺看中元祭祭祀變化

【中元不離普】金銀紙窺看中元祭祭祀變化

posted in: 基隆中元祭, 走文化 0

金紙、銀紙,在臺灣的民間社會信仰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隨著清代大量漢人移民來到臺灣拓墾,歷經數百年之演變,使得於現今民間社會中,經常可見各種類之金銀紙。金紙、銀紙之信仰為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迎神賽會、年節祭祀之時,隨處可見燒化金紙、銀紙以表示誠敬之意。

 

燒金紙傳說與習俗

燒金紙之習俗,與陽間、陰間之觀念有所關聯,[1]認為陽間所燒化之金銀紙,能使亡者於陰間時使用。[2]然而,關於金銀紙起源之民間傳說,多與東漢蔡倫造紙有所關聯,[3]甚至可謂蔡倫的行銷手法。[4]再者,也曾相傳唐高祖李淵為尋其母之墓,將所帶之金錢分置於每座墓前,並祈求其母享用墓前之金錢,不料當中一墓之金錢消失無存,於是認定此墓為其母之墓,以至於有一說法為紙錢始於唐高祖李淵。[5]目前於臺灣的民間社會中,燒金銀紙之習俗甚為普遍,平時除在廟宇可見信眾於參拜後燒金紙外,逢年過節、祭拜神明、祭祀祖先皆可見此習俗。

 

金銀紙種類與祭祀用途

目前臺灣民間社會中所使用之紙錢種類眾多,且各地區燒紙錢之習慣與所使用之種類、材質也有所不同,如宜蘭地區之金紙較軟、臺北地區之金紙較糊等。[6]金紙主要可約分為五種、九種、十二種等,即天金、壽金、刈金、中金、福金、頂極金、大極金、盆金、九金、大花壽金、二花壽金、大箔金、小箔金、尺六金、尺二金等,此為分法之差異。[7]然而,將金紙分為若干種,其主要原因為祭拜之神佛階級、神格有所不同,故所使用之紙錢種類也有所區別。[8]再者,銀紙之種類較為簡單,主要分為大銀、小銀兩大類別,而兩大類別可細分為大箔銀、二箔銀、中箔銀、大銀透、二透銀、中透銀等。[9]金紙主要用於祭拜神祇,較常見於廟宇參拜之場合,抑或神佛誕辰之日。燒化金紙之目的,不啻有感恩報答之意,也有祈願、阹厄、納祥之意,[10]又進而形成自然之民間社會習俗。燒化銀紙主要是向陰間之亡靈、祖先敬送財貨,與金紙有明確之區別,即金紙不可作為陰間之財貨,銀紙也不得作為祭拜神祇之物。

 

機械取代手工:金銀紙製造演化

金紙之製造基本上可分為由傳統竹子直接製成,以及使用廢紙或製造。[11]清朝時,臺灣之金銀紙是自泉州、石碼運來;日本時代初期,開始進口專供金銀紙製造之粗麻原紙,使頻繁貿易之港鎮成為金銀紙製造中心。[12]多自福建一帶進口金銀紙之臺灣,後來逐漸開始由各地製造,進而達到自給自足。[13]此外,約莫至民國60年(1970年),金銀紙行業開始步入機械化生產,逐漸淘汰以往之傳統手工製法,除提升產量外,也將此行業推上高峰。[14]目前除傳統金紙外,也有以標榜減量環保之環保金紙,此一環保金紙之紙質較細緻、較薄。[15]

 

習俗 v.s 環保意識:傳統祭祀變化

根據環保署統計,2016年燒金紙總量高達24萬公噸,排碳量高達8236公噸,相當於相當於2萬台車一整年的排氣量。[16]近年環保意識抬頭,除出現環保金紙外,關於民間社會之燒香、燒金、放鞭炮等習俗,逐漸引起討論。臺北市行天宮為節約資源、落實環保,於2014年8月26日起取消燒香,也不須再準備供品;[17]艋舺龍山寺基於環保及安全考量,自2019年5月1日起禁點明火蠟燭。[18]廟方開始響應環保外,許多民眾也開始購買環保金紙、環保香等。固然市面上出現許多環保化之祭祀用品,目前國內卻仍無法明確地規範環保金紙之成分,僅對於金紙成分有相關檢測標準,也使業者對於環保金紙一詞出現定義分歧,以至於目前市面上之環保金紙是否有達到環保效果,仍無確切依據。[19]據基隆松發金紙店莊瑋縈小姐表示,[20]目前仍建議至店之消費者購買臺灣製之金紙,主要是因為該金紙之原料為竹子,燃燒時除不冒黑煙外,燃燒後之體積也較少。再者,因環保意識所製之金紙較薄,每每要放金紙至金爐燃燒時,當火勢較大,放下去之瞬間,灰燼便會開始飄散至四周。然而,傳統金紙於燃燒時,產生之煙較多,甚至燃燒過後之灰燼會結塊,雖說較便宜且數量較多,但相較之下可謂對環境、自身造成更多傷害。

據松發金紙店莊瑋縈小姐近年之觀察,發現環保意識抬頭,許多客人認為燃燒過多金銀紙會影響環境。有這樣說法的客人,來店裡購買金銀紙時,就會買的比較少,但有些客人認為這是他的心意,尤其可能每一年就這一次,論及環境汙染,還不至於是金銀紙排第一。就莊瑋縈小姐個人看法為心意較為重要,並不會刻意燃燒過多金銀紙。倘若真的是因燃燒金銀紙會造成環境汙染,會進而改進。再者,金銀紙也有所改良,不再如以往燃燒時濃煙較多。莊瑋縈小姐表示店內有販賣臺灣製之金紙及傳統金紙,兩者差異為臺灣製金紙較能完全燃燒且不易產生黑煙;傳統金紙因紙質不同,燃燒時煙較濃厚且燃燒後之灰較易結塊。雖說莊瑋縈小姐有向客人建議為環保而改採用臺灣製之金紙,但有些客人仍習慣使用傳統金紙。

隨著時代變遷、環保意識抬頭,不論是物質上,抑或心理層面,生活中之民間社會習俗也逐漸產生變化。除政府部門大力為環保意識推廣外,廟方響應環保之行為也使此一議題逐漸引起討論,甚至民眾也開始選擇購買「環保化」之相關祭祀用品,冀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然而,政府在尚未明確地規範環保金紙之成分,抑或尚未統一市面上環保金紙之定義時,民眾所購買之環保金紙及廟方所使用之環保金紙,是否真能達到環保效果?

此外,也有許多使用傳統金紙之民眾,所燃燒之金紙數量也不少於使用環保金紙。雖說時代進步,但民間社會仍需信仰之祈祭行為來提供許多民眾之心靈寄託,尤其是金銀紙有著祈願、阹厄、納祥之意。若須為落實環保,當務之急為訂定相關環保金紙之明確規範,除使業者能明確地製造環保金紙外,民眾於使用上也不會產生疑慮。再者,除推廣環保金紙外,更需從心理層面開始宣導不需多燒金紙,俾有助減少燃燒金紙之總數,進而減少環境之負擔。

|參與基隆中元祭|

你是否對傳承166年的基隆中元祭感興趣? 想一探這百年祭典的內涵?留下聯絡方式,活動第一時間通知你!

CTA2 1

 

[1]陳壬癸,〈談臺灣民俗——燒金銀紙〉,《臺灣文獻》(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第32卷第1期(1981.03),頁158。

[2]楊評凱,〈金銀紙信仰的秘辛〉(臺東: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06),頁18。

[3]楊評凱,〈金銀紙信仰的秘辛〉,頁19-20。

[4]蔡文婷,〈上天下地的銀彈攻勢〉,《光華月刊》(臺北:臺灣光華雜誌),第15卷第9期(1990.09),頁92。

[5]陳壬癸,〈談臺灣民俗——燒金銀紙〉,《臺灣文獻》,第32卷第1期(1981.03),頁161。

[6]筆者訪談,莊瑋縈小姐,松發金紙店,2020.04.09。

[7]陳壬癸,〈談臺灣民俗——燒金銀紙〉,《臺灣文獻》,第32卷第1期(1981.03),頁158。

[8]陳壬癸,〈談臺灣民俗——燒金銀紙〉,《臺灣文獻》,第32卷第1期(1981.03),頁159。

[9]陳壬癸,〈談臺灣民俗——燒金銀紙〉,《臺灣文獻》,第32卷第1期(1981.03),頁159。

[10]陳壬癸,〈談臺灣民俗——燒金銀紙〉,《臺灣文獻》,第32卷第1期(1981.03),頁160;羅玉雲,〈以靜電集塵裝置及濾袋室集塵裝置處理紙錢焚燒排氣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07),頁4。

[11]陳有宏,〈替代金紙焚化對多環芳香烴化合物減量效益之評估〉(臺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06),頁4-5。

[12]蔡文婷,〈中港――「地下錢莊」的大本營〉,《光華月刊》(臺北:臺灣光華雜誌),第15卷第9期(1990.09),頁103-104。

[13]陳壬癸,〈談臺灣民俗——燒金銀紙〉,《臺灣文獻》,第32卷第1期(1981.03),頁159。

[14]蔡文婷,〈中港――「地下錢莊」的大本營〉,《光華月刊》,第15卷第9期(1990.09),頁105。

[15]董士誠,〈祭拜金銀紙錢燃燒煙塵廢氣調查與改善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頁29。

[16]歐庭芬,〈燒金紙危害空氣與健康〉,Peopo公民新聞,2017.06.13,檢自https://www.peopo.org/news/338943,擷取日期:2020.08.12。

[17]張立勳,〈行天宮禁香禁供〉,中國時報電子報,2014.08.25,檢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5000343-260102?chdtv,擷取日期:2020.08.12。

[18]劉柏均,〈燭火掰了!艋舺龍山寺5月1日起禁點明火蠟燭〉,聯合報電子網,檢自https://udn.com/news/story/7934/3776124,擷取日期:2020.08.12。

[19]葉伸怡等,〈金紙搭上環保潮 實質效力存疑慮〉,華視新聞網,檢自https://news.cts.com.tw/unews/campus/201905/201905231962355.html,擷取日期:2020.08.12。

[20]筆者訪談,莊瑋縈小姐,松發金紙店,2020.04.0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