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的七月是台灣人的鬼月,也是台灣傳統文化的重要盛事,在過去一百六十幾年前的這個時刻,雨都基隆像是從沈睡中甦醒般、整個城市總動員舉辦長達一個月的中元祭祭典。這些儀式完美的融入宗教、文化和傳統的元素,台灣文化部訂定為國家文化資產之重要民俗,基隆也成為中元祭文化保存的重要角色。
溯源到1855年,基隆中元祭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民俗祭典之一,結合祭祀、遊行、演出、醮儀等。每個祭祀儀式脫離不了基隆中元祭由來、歷史及傳統民俗的價值,隨著時代的變遷,在近數十年中文化和藝術的元素也被整合至中元祭的活動裡面。
基隆中元祭時間|基隆中元祭流程

農曆七月一號是中元祭的序幕—開龕門,下午兩點老大公廟的龕門開啟時,象徵邀請好兄弟們到人間來享用普度供品,保佑生靈。

中元祭期間幾乎每天都會有大小不同的祭祀儀式,而主要基隆中元祭地點與儀式的活動時間在農曆七月十二到十五日舉行—十二日主普壇開燈放彩、十三日迎斗燈遶境、十四日放水燈遊行、十五日中元普度,相當熱鬧!
邁向基隆中元祭活動高潮
農曆七月十二主普壇開燈放彩,先舉行道教科儀而後主普壇被點亮為好兄弟照路,也點亮了整個基隆市區。

農曆七月十三迎斗燈遶境,這依循古制的盛典約在下午兩點至五點舉行,基隆中元祭姓氏宗親會為核心參與團體。各姓氏會館的斗燈在遊街後,主普宗親會斗燈多安奉在慶安宮內;宗親會的精神象徵「斗燈」約為一人高的三層木造雕飾,是求各宗姓興旺之意,需很多位大哥們才能抬入廟內呀!

基隆中元祭封路活動|基隆中元祭管制
農曆七月十四是中元祭典中各宗姓拼陣之最強大展現—基隆中元祭放水燈(放水燈遊行),除了象徵宗親姓氏團結力量,還有燈車、花車及陣頭等民俗活動熱鬧登場。晚上7點起,市區整夜沸騰、萬人空巷,不拼不夠味!對於基隆人的童年記憶裡,每次中元祭花車遊行有幾樣必不可少:灑花露水、搶糖果、給花車噴出的泡泡「洗禮」!
結束後各姓氏水燈頭則會送至基隆望海巷祭拜,深夜十一時在海濱施放點燃的水燈頭漂流海上,為水上孤魂照路,招引至台灣島上共享普度。該年主普宗親通常製船推送,人們相信水燈頭飄得越遠,該姓的運道就越旺。



基隆中元祭的普度盛事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普度與十六跳鍾馗—中元普度時輪值宗親會在主普壇前舉辦公普,基隆的家庭、社區、廟宇或公司則是舉行私普。點燃的香、摩訶跟必桃、薑和鹽、梳洗用品等及紙錢具有在地特色。主普壇的公普著名的有三連桌看桌米雕,不但有葷桌、素桌還有給外國孤魂的西洋桌,供品在公普完後分享給弱勢群體。在農曆七月十五的基隆中元普度結束後、農曆七月十六之時(十五夜11時),有「跳鍾馗」科儀,其向來是台灣民間極具神秘色彩的一項民俗儀式。這是為恐好兄弟享用普度後流連不返,先以懷柔手段送請孤魂離開,至普度結束之時即以驅鬼、除煞之神鍾馗強制驅離。
農曆八月一日,老大公廟的龕門關閉時也象徵該年中元祭正式告一段落,而後交接手爐儀式將主普宗親會的棒子交給明年的輪值的宗親會。
中元祭的曾經—從清代到日本時代,參與基隆中元祭的區域不只在現在行政區域的基隆市,而是清代基隆廳的「金鷄貂石」:金(金山、萬里)、雞(基隆)、貂(三貂—平溪、 雙溪、貢寮)、石(石碇、瑞芳)。現各區域今參與僅剩形式,但也讓我們理解基隆與周邊城鎮關係曾經如此緊密。
∞ ∞ ∞
雨都漫步【中元不離普】計畫
雨都漫步延續自2016年來的中元不離普計畫,我們期許自己能將中元祭這項台灣無形文化資產透過青年觀點,以創新的方式重新詮釋,推動祭典小旅行、講座、當代藝術特展、工作坊等方式,帶著參加者深入體驗百年祭典,重新形塑在地文化認同之外,並達到傳承的目的。
/ / /
你是否對傳承168年的雞籠中元祭感興趣? 想一探這百年祭典的內涵?留下聯絡方式,活動第一時間通知你!
基隆中元祭2022年更多精采活動請追蹤FB:雨都漫步 KeeLung For A Walk
|基隆中元祭超完整攻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