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中元祭-是好兄弟的事,更是人的事
普度首先最重要的供品,普度供品並無一套制式標準的規則,也沒有諧音禁忌,所有準備均是以「人」的觀點出發,人需要什麼,孤魂野鬼就需要什麼。初步分享雨都去年紀錄幾處基隆社區普度、陰廟普度等公普的情況,有幾種籌辦:第一種是由主辦單位提供場地、桌子等硬體設備,邀請祭祀神職人員,報名參與者自行準備物品、食物到現場擺置,信徒志願性架設慶讚中元燈、燈籠,例如:安樂區的五十人公祠[5]普度(如下圖),普渡現場每一桌擺放約2-3戶,約有10桌,現場聽從道長指示,會很有默契地自行分工完成分線箱、燒紙錢,結束後彼此會互相贈與、交換供品,附近住戶幾乎全員參與,且至外地的生活的人,也會選擇在五十人公祠普度這日[6]請假回來參與普度,為了共同目的:拜地官、普度好兄弟、祭祀老大公。普度活動是鄰里聯絡情感、互相協助的場合,若附近有商家也會贈予自家商品,敦親睦鄰外並作為廣告手段。
另一種形式,多數社區是集體購買,向主辦單位繳納一定金額[7],由主辦單位採買並分裝;另外非常有趣的是,基隆地區的知名連鎖超市(吉祥物是熊)有提供客製化的服務,接受社區的客製訂單,由超市工作人員按數量分配包裝一袋、一袋,直接配送至普度現場。隨著時代經濟狀況不同,普度的費用不能隨意調整金額,且採買需考量是否為共通性物品,每日烹煮必備的鹽、油絕不能少,又須思考到參與普度者的年齡組成,配置適當的供品,採買的內容對主辦方就是一種巨大挑戰。
不論何種模式,實際現場參與者都可以自己多準備食物,或物品,例如:有些參與普度的長輩,會另外再準備一鍋飯,理由非常單純且為好兄弟設身處地:吃飯才會飽,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好兄弟使用活人的實體食器,必須用紅紙取代。
物品方面,桌前一定要擺放盥洗用品,基本的是臉盆、毛巾、牙刷,有些會放明星花露水、化妝用品、鏡子、香菸,讓好兄弟乾淨、漂亮的用餐,這些物品幾乎是擺放全新,表達尊敬。另外,普度會擺上紙龍船,象徵意義說法不同,主要是希望好兄弟搭船得以超渡。
除了普度大人鬼魂,小朋友也需要被照顧,因此普度也會擺放可愛的小玩具,如西榮里金斗公普度時,將玩具小鴨跟捏麵的小麻雀放在一起,普度完可以取走,十分童趣。紙除了龍船,也可以摺成衣服、鞋襪,提供好兄弟更新穿戴。
在整個普度儀式結束後,多數社區、街區會再辦理平安宴,聘請總鋪師現場烹煮;也有請飯店至現場運載普度的食物,晚上社區一起去飯店吃飯。地方對於普度的重視,同時會反映至選舉,去年在普度現場隨機訪問參與社區普度的長輩,會分享、比較歷年里長操辦普度的狀況,普度會是里民投票的衡量因素之一[8];在各種基隆的普度場合,也都會有基隆地區立委、市議員讚普的物品。
普度儀式總體而言,是事鬼也事人,普度的精神是悲天憫人,希望好兄弟過得好,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人能平安順利,透過儀式建立「人鬼兩安」的祥和世界。[9]
資料來源:
[1] 劉還月(1994),《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節慶篇〕》臺北:臺原出版社。
[2] 改變日期不能因為人的需求而修改,一定要透過「擲茭」詢問地方無形的力量,依據普度主辦單位,可能是神明、老大公、地基主等;雨都漫步訪問,吉仁里李建德里長、西榮里郭朝鐘里長、吉仁里、西榮里里民,2020年7月-8月。
[3] 同2。
[4] 可能是小時候住過該社區、曾經受廟宇協助、曾經在附近工作等。
[5] 依據基隆市政府網站(https://www.klal.klcg.gov.tw/tw/klal/1818-101281.html),地址為安樂區鶯歌里八德路31巷
[6] 農曆7月29日,關龕門前一日。
[7] 普度費不同地方有不同繳納模式:有半年、每個月、3個月為分期收取固定經費;有些則是普度前1個月開放報名繳納。
[8] 同2。
[9] 林富士(1997年8月17日)。中元普渡─傳統祭典的現代性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