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基隆中元祭 » 【中元不離普】穿梭陰陽兩界的生命經驗:道長眼中的中元祭與「麻瓜」有何差異?

【中元不離普】穿梭陰陽兩界的生命經驗:道長眼中的中元祭與「麻瓜」有何差異?

posted in: 基隆中元祭 0

 

在大大小小的祭典中,都可以看見穿著道袍的道士在現場進行法會的過程,口中念念有詞,在一般人眼中,道長與我們這些「麻瓜」可是不同層級,身為「跟神鬼打交道」的辣個男人,穿梭一個又一個法會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辛?在他們的眼裡,好兄弟又是什麼樣的存在?雨都漫步專訪了三位執業多年的道長,主持過大大小小的普度法會,更有人是從五歲就開始參與中元祭,重疊陰陽兩界、不同於常人的生命經驗,讓這個職業佈上一層神秘色彩。

因家學淵源求道

會進入這個行業,多半是因家學淵源,家族延續好幾代都從事道士工作,也因從小耳濡目染,李戊己道長甚至5歲就跟著爸爸學習,11歲就正式出門參與法會事宜;李游坤道長則是歷史淵源久遠的道士世家,長輩原先在漳州賣草藥治病,「十道九醫」,父親更是從17歲就當道士,一直到91歲高齡,現在李游坤道長家族內約有10位親戚在當道士;但並不是所有在道士家族長大的人,都可以坦然接受「接班」這件事,謝富基道長直到高中畢業後才開始學習道士工作,下定決心全職做道士之前,也曾做過廣告類型工作,每到農曆正月、七月開始要忙碌的時候,就會回家幫忙。張金湖道長也在人生數次轉彎後,還是進入道壇。

IMG 9428
圖說:李游坤道長。

李游坤道長:「我祖父當初是從金山過來(基隆),是漳州詔安人,我阿公、叔公都是在那邊賣草藥治病,我父親是用傷寒論的藥方來治病,有這個家傳。以前『十道九醫』,道士都是醫生,以前醫藥不發達、道士有這樣的功能,所以我阿公、父親都用這樣的草藥,我阿公以前大家都叫他囝仔仙。⋯⋯,阿公我沒有見過,我父親15歲的時候,我阿公就過去了,所以我沒有見過,只有聽父親講。我父親是17歲就當道士,一直到91歲。」

 

IMG 2830
圖:李戊己道長。

 

 

DSC 3975
圖:各種符咒不僅是儀式,更是安定人心的來源。

 

李戊己道長:「從小5歲開始跟父親爺爺學習道士功夫,1113歲就開始正式出門賺錢,我爺爺已經當神,剩爸爸媽媽,跟我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我兩個兒子也都是當道士,現在中元祭大部分都是他們出來,我就負責在外面外交,有人要聘請我們到廟宇消災解厄我就去接洽,法會大部分是兩個兒子去做,我偶爾下去而已,我現在負責後場、跟主事者接洽。」

謝富基道長:「我的曾祖父以前是在佛祖廟(慈雲寺),以前慈雲寺最早的住持就是我曾祖父,他的名字是謝居萬,就是我們的第一代。我的祖父因為日據時代醫藥不發達,很早就離世了。我爸爸在13歲的時候就去拜師學道,16歲就到代明宮當囡仔師公。」

張金湖道長:「從小我的阿公就是會撿骨、看風水、看地理的先生。我還沒有入道的時候,從頭到尾我沒有想過我會走這行,我很排斥這塊,但是轉來轉去人生還是接觸到了這塊⋯⋯,其實是我想當很隨緣的道士,因為我不想顧廟、也不想顧壇,都會被鎖住、整天跑不了。」

近鬼神而不遠之

在一般「麻瓜」的心中,多半會認為「道長」這類需要與另一個世界溝通的人應該可以「看得見」,「老實講,神我也看不到、鬼我也摸不到,完全是一種信念,宗教就是一種信仰、信念,我們敬神如神在。」謝富基道長說道,看得見與看不見,對神鬼敬意也不會因此有所區別,說到基隆人大部分都不太怕鬼,其實也是源自於基隆有著不少因海難、戰爭、械鬥、捕魚、挖礦⋯⋯而喪生的亡魂,因此在基隆人的眼中,農曆七月不只是鬼月,更是充滿悲天憫人情懷的普度月份,那麼,對於穿梭在陰陽兩界的道長來說,鬼神到底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李游坤道長:「如果你說鬼在陰界、神在陽界,我們人不是在神鬼之間嗎?孤魂當然是視鬼如親,我們是敬鬼神,不是說像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鬼也是我們的親人,我們讓祂到另一個世界去,我們還是相信,像基督教說『到天堂相會』,大家同歸,所以所謂『鬼』也不是那麼可怕。」

 

9DC4 56
圖:張金湖道長。

 

A64E 48
圖:身為「神明代言人」,張金湖道長的威成壇貼了不少社區的感謝狀。

 

張金湖道長:「神明真的有要發揮,你只是一個代言人,你只是他前面的一個代言人。真正的關鍵是神明跟著你,以前有句話是『要神也要人』,人不對神不會跟著你做,神不對人也沒辦法去做。很多像收驚,很多來收的是人家收過卻沒辦法處理的,經過我的手後好了,我剛剛一直強調不是我厲害,是神威顯佈,他想要發威的時候,只是經過我讓信眾感應到,這是我的感觸。」

李戊己道長:「神明是學習他們的心態,不是要神明賜予我錢,這種神明賜福給你那你也不用拜,那種可能是邪神。有的人說燒的金紙越多神就會賜福很多、賺大錢,這種神也不用拜,這種『以金錢換金錢』的叫作貪官汙吏。當神、聖的不會看金錢在眼裡,祭拜牲禮也是為了自己的五臟廟,剛剛講的,皇帝想當明君又想吃喝玩樂,就想出拜神儀式讓大家享受,以前物資少,就一年四次三元節加上過年。都是人自己想出來的啦,要學習神的精神,祂們有貢獻就學習。⋯⋯,萬善公你要當作神也可以、好兄弟也可以,祂不要害人就可以。」

 

P 20200504 191954
圖:謝富基道長。

 

IMG 2923
圖:經文展示。

 

謝富基道長:「對好兄弟,我們尊敬就好了,因為祂沒有辦法超渡一定有祂的原因。我們是出於慈悲為懷之心,我們能給祢多少就多少,希望能把銳氣消下來、我們和平相處就好了。我認為應該要做的是祖先、祖先才是你的親人,你才知道他哪邊有對與不對,你才知道哪邊幫他懺悔、哪邊幫他做功德,才能早日幫他超生。」

做功德很重要,但先對自己的祖先好更重要

說到普度,基隆的公普、私普處處有,可以說是全台最會「普」也最不離「普」,早期碼頭工會盛行時更是鬧熱滾滾,別說一整個農曆七月了,光是一天就要趕好幾場,對基隆人來說,中元祭不僅僅只是看著炫目的遊行隊伍歡騰,更不只是欣賞放水燈的絢麗景致,一整年的準備以及整月紮實的科儀,都是為了「普度」這件事。對基隆人來說,普度是溫柔的,「希望不相熟的你,在另一個世界也要過得好」,但在普度無主孤魂、做功德之前,得要把自己的祖先顧好,行有餘力再來普度。

 

AA9B 25
圖:法器。

 

張金湖道長:「我們七月來說基隆是最會普的,不論是社區、市場、街上都很多,以前普度來說是很普遍的,因為以前是農業社會,比較傳統,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普度。⋯⋯,陰的地方我感覺是不會怎麼樣,因為我們誠心幫祂誦經、幫祂做,那是不會怎麼樣,為什麼很多的普度都會在中元的這一天?因為中元是赦罪,中元地官赦罪,在這裡是解脫最好的時間。」

謝富基道長:「普度的最大意義就是做功德,普度老大公、好兄弟。你不認識老大公、好兄弟,幫祂們做普度就好像我們一般人去老人院、養老院做服務、救濟,這就像做功德一樣。⋯⋯,七月是什麼月,是鬼月嗎?七月是『教孝月』,教你孝順的月份。我中元祭普度的做法是以超拔祖先為基準,我專門做超拔祖先的,老大公、好兄弟你都不認識,但你阿公、阿嬤應該都認識吧?我常常講自己的祖先不超拔、不超渡,但你去超渡那些你不認識的,這不是很滑稽嗎?我做的中元祭一定是先超拔,如果是幫黃姓宗親會做,我一定是先超拔黃姓宗親會的歷代祖先,剩餘之力再去普度。」

李游坤道長:「意義就是我們常常叫人家要懂得報恩、感恩,那個是慈悲心。以道教來講,那個是度人,度人就是度陰、度陽,度神明以外,就是無主的,異骨成親、情同慈愛,道教要我們要有的慈悲心,陽世也是度人度己。」

李戊己道長:「但深入地講,中元祭拜、三元節,祈求三官大地消災解厄,施捨孤魂野鬼。為什麼要施捨?一來是要敬神,二來是大放慈悲心、施捨無主孤魂野鬼,自己祖先每天都在拜就不用去外面跟人家搶。」

平安,就是最大的願望

面對祭祀活動或普度等時刻,若非與中元祭淵源極深如基隆,可能無法了解基隆人投注在中元普度上的心力,也會對於基隆人的執著不明所以,中元祭除了是要幫地官大帝慶生、普施孤魂野鬼,更是為了撫慰陽間的人們,撫慰我們對於祖先的懷念、對不可預期的災難的焦慮、對過去這片土地遭受的苦難和解的期盼,從道長口中可以知道,參與中元普度的我們,最大的願望其實就是平安,「兩個字,平安。大家對於普度都是希望平安,不會有人普度是希望發財的」,所以我們年年藉由普度來祈求來年的平安順遂,也是這樣的心情,賦予這個月份溫暖且具有希望的意涵。

 

來這裡聽道長現身說法👉🏼【聽李的!】道長談中元祭儀式與精神

CTA2 1 1024x156 1

|中元不離普2021:防疫online!|

中元祭,在基隆的體現是鬧熱的,而鬧熱之外,普度是溫柔的-「沒有忘記你,希望不相熟的你,在另一個世界也要過得好。」整月的祭典為好兄弟量身打造,從供桌擺設、供品選擇,窺見對生命的關懷,典藏基隆的社會文化價值、紀念城市過往。 

今年因為「防疫需求」幾乎所有事情全部online!連雞籠中元祭也轉為線上直播,因此今年「中元不離普」的主題,我們訂為「防疫online」,雖然只能線上見,也不減基隆人的熱情,意思就是我們還是有很多活動,不能見面也要在線上煩死你們啦!

👉🏼https://keelung-for-a-walk.com/zh/ghost-festival-program/ 

Follow Neil:
喜歡基隆,喜歡海。覺得基隆的雨,是一種鄉愁。相信所有曾被時代淘汰的事物,都會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