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基隆中元祭 » 【中元不離普】陰廟的不同面向:中元祭的陰廟視角

【中元不離普】陰廟的不同面向:中元祭的陰廟視角

posted in: 基隆中元祭 0

基隆中元祭-陰廟的不同面向

大家一定都聽過「農曆七月鬼門開」,是迎接中元祭到來、普度孤魂野鬼,並避免在農曆七月犯禁忌,招惹好兄弟,不然嚴重一點可能還會影響生命安全!

各地中元祭也都有不同的歷史背景而形塑出變化的祭祀形式及其重點,而「雞籠中元祭」輪值主普與陰廟也緊密連結,每年開、關龕門象徵農曆七月的開始與結束的老大公廟,即是這座城市共同祭祀的重要核心。

因此了解雞籠中元祭,我們可以從陰廟著手。過去在【中元不離普】揭開基隆陰廟面紗一篇中,我們挖掘基隆陰廟的蓋建,是在戰爭、疫病或枯骨暴露等因素下,將無主屍骨集結而共同祭祀,使其「有所歸」以安撫孤魂。我們除了小旅行帶大家認識基隆的陰廟及其故事外,透過去年一年的走訪與調查,發現有些陰廟在中元祭期間,除了舉行普度,也有著開關鬼門儀式。

據此,我們結合各類資料與2020年對陰廟的普度調查,介紹五十人公祠、三姓公廟以及西榮里的金斗公廟的建廟背景與中元祭的開關鬼門儀式:

【五十人公祠】

廟史

位於安樂區鶯歌里八德路上的五十人公祠,根據祠內碑謁紀錄,傳說清代時期有五十人屯居在「港仔口」碼頭一帶進行開墾,不幸遭逢瘟疫後,僅一人生還,不過迄今下落不明。後人陸續挖掘到骸骨,為紀念括墾精神,先塚而碑而祠,在中元期間進行祭祀且香火鼎盛、相當靈驗。廟內除了中間的開基五十人公外,左右兩旁分別有福德正神與地藏王菩薩。

廟宇因年久失修,於1984年由鄉紳募資動工整建。而廟宇外還有基隆多數陰廟沒有的「大門牌樓」,被認為是體現當地信眾提昇廟宇神格的意願(李豐楙等,2000)。

普度儀式

五十人公祠也經歷許多普度的變化,從原有管理委員會的設置,轉而是由當地信眾發起聯合普度,由附近信眾會自行準備供品,於農曆7月的最後一天前來普度。普度儀式會聘請道長執行儀式,以五十人公祠內之香油錢支付三牲等供品。

不過普度盛況也隨著居民搬離而規模縮小,根據我們採訪的當地信眾表示,以前五十人公祠一帶有較多住戶,會於廟前空地舉辦辦桌,但因人數減少而已無辦桌活動。

2020五十人公祠普度
圖:2020五十人公祠普度

 

開關龕門

五十人公祠亦有開龕門、開燈儀式,由在地的民意代表與民眾參與進行。祠廟經過修建後形成廟中廟也有人說「大廟包小廟」,農曆7月開龕門時,便會將廟內的小門打開,可見原先小廟之樣貌。

圖:五十人公祠

【西榮里金斗公】

廟史

在基隆市的陰廟調查一書中,將金斗公與萬善爺、大墓公等列為有應公廟的分類之中,這類型的廟宇多位於山邊與山壁的凹洞中,隨著城市發展成為座落在鄰里社區中的小廟。而位於基隆市中山區西榮里的西榮里金斗公正是位於飛龍山洞穴中的有應公廟之一,廟旁即為西榮里里民大會堂。

從廟內的建祠廟略誌中可看出,「金斗公」名稱源於山腳洞穴中的數十粒金斗(骨罎)外露,屍骨暴露而又無後嗣造墳,因而由當地里長號召民眾共同捐款建廟,廟宇初建於民國七十四年,兩年後又因廟與空間不足而又擴建,使這些孤魂都能受到香火祭祀。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現場還採訪到一則廟誌沒有寫的小故事。在金斗公廟中,還供奉過去住於當地的日本人的遺骨,因此金斗公廟不僅是收留過往暴露的遺骸,也照顧了後續無後嗣的亡靈。

圖:金斗公廟建廟略史

 

普度儀式

普度儀式固定的時間為農曆的7月29日,在廟前廣場搭設棚架舉辦,並以道教儀式舉行普度儀式。根據我們的採訪,供品來源除了統一由主委在廟附近的雜貨店採購外,也有民眾自行帶供品贊普、並裝飾供品,並於里民大會堂進行平安宴。

2020金斗公廟普度
圖:金斗公廟2020年普度

 

金斗公廟也有開關鬼門儀式

每年雞籠中元祭較為人知開關龕門儀式於老大公廟及三姓公廟進行,在訪調基隆陰廟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金斗公廟亦有進行開、關鬼門儀式。關鬼門時間也與老大公廟不同,是固定於29日普度科儀結束、燒完紙錢時,即由道長與主委前去關上鬼門,整個過程低調迅速,在道長的搖鈴聲中完成。

【三姓公】

廟史

基隆三姓公廟位於基隆市仁愛區獅球路,又稱為獅球嶺萬善堂,與前面提到過的金斗公不同之處在於,其最早奉祀的三位是為國捐軀的將軍,而屬於忠義祠類型。早先被稱為「人頭公」,後改名為三姓公。因附近礦坑開採挖掘到的枯骨陸續拿到廟中寄放,因此,目前廟中共奉有三姓公、萬善公、義民爺三個神位。

這類型廟宇供奉的軍人被認為是因公殉職,帶有忠義、忠烈色彩,而廟內並不會供奉土地公管理(李豐楙,2000)。

普度儀式

三姓公廟屬於有主的陰廟,在廟裡面的供品不需要插香,只能插在香爐;而在廟外面拜好兄弟之供品則需要插香。根據基隆威顯壇謝富基道長口述普度儀式,會先祭拜三姓公廟樓上供奉的土地公,並恭請三清道祖、太乙救苦天尊,請神做主;後至一樓請好兄弟,到戶外請五方引魂童子招五方孤魂野鬼,接著勸孤、灑淨水、孤魂進食。

開關龕門

三姓公廟的開龕門時間為農曆六月三十日的子時十一點進行,廟上方有信眾點燈祈福的燈籠。根據過去資料記載,1997年主普的陳胡姚宗親會創先例先開三姓公廟龕門再開老大公廟龕門(洪連成,2003),而後也出現過開龕門爭議,不過現今仍維持在子時由輪值主普的宗親、市長與議長至現場參與開龕門儀式。

基隆中元祭-不同陰廟在中元祭的變化

這次介紹了三座類型不相同的陰廟廟史,以及廟方在中元祭期間的普度與開關龕門/鬼門儀式,更透過訪談捕捉到文獻沒有說的小故事,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中元祭期間,陰廟並非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反而代表了至今民眾相當重要的信仰方式。

自2020年至今受到疫情影響下,使得各地中元祭的祭儀規模縮減不少。2020年三姓公廟仍保有開關龕門及宗親親至現場進行儀式;但相較之下,金斗公廟與五十人公祠本身皆受到祭祀信眾減少,普度規模及相關儀式較為低調,不知在疫情下是否又會受到影響?

2021年雞籠中元祭許多活動將透過線上直播,減少人的參與,但地官聖誕的祝福與對好兄弟的誠心不能少!希望能讓現在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了解更多關於基隆陰廟的歷史痕跡和雞籠中元祭。

 

引用資料:

李豐楙、賴政育、葉亭妤,《鬼府神宮:基隆市陰廟調查》,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2000年。

洪連成編纂,〈卷首大事記〉,《重修基隆市志》,基隆:基隆市政府,2003。

雨都漫步口訪資料:

2020/09/16,紀錄五十人公祠普度。

2020/09/16,訪談金斗公廟許先生。

2020/03/26,訪談謝富基道長三姓公廟普度。

CTA2 1 1024x156 2

 

|中元不離普2021:防疫online!|

中元祭,在基隆的體現是鬧熱的,而鬧熱之外,普度是溫柔的-「沒有忘記你,希望不相熟的你,在另一個世界也要過得好。」整月的祭典為好兄弟量身打造,從供桌擺設、供品選擇,窺見對生命的關懷,典藏基隆的社會文化價值、紀念城市過往。

今年因為「防疫需求」幾乎所有事情全部online!連雞籠中元祭也轉為線上直播,因此今年「中元不離普」的主題,我們訂為「防疫online」,雖然只能線上見,也不減基隆人的熱情,意思就是我們還是有很多活動,不能見面也要在線上煩死你們啦!

👉🏼https://keelung-for-a-walk.com/zh/ghost-festival-program/

 

Follow Kuanhsuan:
過往熟悉的基隆只在離家不遠的方寸之地,以及清晨和夜晚通勤才聞到的海的味道;踏入研究所後才發現自己從未研究過基隆的過去。希望能夠爬梳基隆歷史、翻譯不同外國友人視角,呈現基隆的前世今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