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編修自 「2022陰光普照城市特展:基隆疫神人鬼的尋訪指南」 之展示內容
臺灣迎戰疾病的歷史自1895年進入日本時代後,推行公衛醫療等先進觀念,對往後臺灣島內疾病進行研究與對抗提供很大的參考依據。本篇深入了解過去百年政府與民間的舉措,也能加以體會基隆港作為曾經主要航運港口,為控制傳播,在此切斷病原的急迫性。
在歷史上,如同COVID-19襲捲全世界的疫情, 要回溯一場百年前世界性的疾病,由基隆進入臺灣後,造成當時的影響等等,讓現今疫情的社會頗具即視感。
1918年:百年前世界性的災難疾病「西班牙流感」
距今100多年前,正值一次世界大戰終戰之時,世界才剛結束一波動盪不久後,隨即爆發一場世界性的災難疾病-史上稱之為「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這場疾病是當時被喻為「短時間內殺死最多人的疾病」,尤以1918-1920年間疫情最為嚴重,造成全球當時總人口數不到18億,當中就有五分之一人口染疫,更帶走了四千萬人的性命。
西班牙流感是H1N1的病毒株、禽流感變形的病毒,當時大多人並無抗體,因此短時間內導致大量身亡。雖名為西班牙流感,實際上被認定為是從美國軍隊中爆發,向歐洲與全世界蔓延。然而當時各國為不影響一戰後的民心士氣,隱瞞了疫情,非交戰國的西班牙沒有新聞的禁令,因此此疾病消息在當地被報導出來,故有此稱。

由 U.S. Army photographer – Army.mil http://www.army.mil/-images/2008/09/24/22729/army.mil-2008-09-25-103608.jpg,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9913432

由 (Image: courtesy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Health and Medicine) – Pandemic Influenza: The Inside Story. Nicholls H, PLoS Biology Vol. 4/2/2006, e50 https://dx.doi.org/10.1371/journal.pbio.0040050,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441889
西班牙夫人也來到臺灣
西班牙流感,也稱為「西班牙夫人」,於1918年6月正式叩關臺灣。當時在日本政府掌控下的臺灣,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來往,船隻與商人聯繫起了與日本內地、中國華南一帶、及香港的經濟脈動,這波流感也在如此開放的往來交流下,侵入島內。
作為當時臺灣主要的貿易港口,又有「帝國的玄關」之稱的基隆港,成為此波疫病的破口,此後自1920年共經歷的兩波重大疫情。
第一波:1918年6月~7月
1918年6月流感病毒侵入後,開始時並未大規模流行,因基隆、臺北密切來往,不久臺北地區也傳出感染消息。雖全臺均有感染的情況,但至7月便緩和下來。
第二波:1918年11月~1919年初
自當年秋冬開始,10月31日慶賀大正天皇壽誕時,傳出基隆公學校師生270名染疫,第二波隨後從港口,相繼由鐵路傳遍全島,新竹、臺南、打狗至屏東、花蓮,無一倖免。此時已紛紛全面停課(5~14天不等),因感染人數攀升,甚至影響煤炭的開採,也重創當時的鐵路、郵務系統,致使信件無法順利收發,砂糖露天堆積卻無法運出產地,連帶影響經濟。
1919年年底,雖流感再度襲捲,此時已有相當的應對措施,切斷感染源將疫情控制。全世界疫情在1920年的春天逐漸趨緩。1918-1920年,疫情擴散全臺,也使當時全臺有近八十萬人(近四分之一人口)感染,兩萬五千人死亡,疫情襲擾更令當時臺灣社會壟罩上了陰霾。
從地方仕紳日記看當時社會景況
西班牙流感造成的恐慌,使當時民間社會亦同現下COVID-19引起的採購亂象,口罩、冰塊大賣,甚至可以舒緩不適症狀的水梨,成為民眾搶購的商品之一。我們也能從當時臺中豐原地方仕紳張麗俊於1920年1月23日記載的日記中,一探一二:
「午后,往探表甥劉波並琛二人之病,俱刊危篤,波討要食香水梨,令清漣121往臺中買之,又要食洋葡,與遂往墩尋買,並無此物。」
疾病冷知識:霍亂
更多「2022陰光普照城市特展:基隆疫神人鬼的尋訪指南」內容:
【中元不離普】基隆作為臺灣的窗口 卻也是疫病破口?—基隆清代疫病
【中元不離普】疾病不挑人!積極根治才是解決之道:官方治理疾病
【中元不離普】疾病不挑人!各類疫病肆虐 民間社會如何因應?
【中元不離普】百年後我們如何戰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