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編修自 「2022陰光普照城市特展:基隆疫神人鬼的尋訪指南」 之展示內容
民間如何對抗疫情
在疫病肆虐的年代,除了官方的政策布達,民間社會又是如何應對?大家真的都會乖乖聽話嗎?「疫情之下無完人」,面對未知的疫病,有時候除了科學,人們更仰賴信仰的力量帶給人心安定⋯⋯。
與疫病共存,其實才是常態
西拉雅族的應對
其實,疫病一直以來都存在於你我的生活週遭,而人們也因應生活環境、時代背景、信仰⋯⋯等,各自衍生出獨特的防範疫病妙招。西拉雅族早有洗浴身體保持衛生清潔的觀念,1697年郁永河即記載西拉雅人有「冷水沐浴」與「冷水治病」的情況,除此之外,西拉雅人也會開鑿深井提供清潔用水與飲食,居住的地方則採挑高干欄式建築,避免蚊蟲、高熱、濕氣等影響。
泰雅部落回復出草
在日本總督田健治郎的日記內寫到「流感入侵泰雅族部落」,起因源自於泰雅族人在10月下旬時被帶到臺北觀光,當時正是流感蔓延之際,而泰雅族人在返程時帶回流感病毒,造成其他族人和山地警察染上流感,甚至因此喪命。原住民認為慘重的傷亡是祖靈對日本政府禁止刺青、獵首的憤怒所致,因此1920年選擇回復出草傳統,以慰藉憤怒的祖靈。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1_005_0000576929&lang=chn)
據此,多次來到臺灣從事醫療與傳道的日本醫師井上伊之助,回顧:
在大正八、九年流行著所謂西班牙流感(スペイン風)時,也都曾全部染上。因為他們迷信,以致於有兩、三名日本人巡查也犧牲了。他們的想法是「從來都沒有這樣嚴重的感冒流行,是日本人帶來的,需要取日本人的頭來祭祀,才能趕走惡疫」,一位巡查在辦公室寫文件時,他們從後面躡著腳進來舉刀就砍,頭掉到前面去而身子仍坐在椅子上。另外一個人是要去洗澡,在更衣室前被闖入紙門,站立著就被砍了頭。真是只聽聞就覺得很悽慘的事件。
另外,報紙上還刊出「惡性感冒預防歌」,猶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家琅琅上口的「內外夾弓大立腕」口號,歌詞大意為宣導各類疫病如何傳播,如赤痢、虎列拉這些傳染病,只要飲食乾淨就容易預防,但流行感冒是透過空氣藉由呼吸傳染,衣服跟器物都會沾染,在人來人往移動的狀況下,傳染路徑非常廣闊、防疫之路艱澀,並提醒民眾應將染疫與未染疫之人的日用品區隔開來,病人的棉被、手帕、臉盆等皆需單獨放置,藉由歌曲、口號宣導防疫知識,亦非今日才見。
民間社會自發性策略有哪些?
官方宣導固然有一定的重要性,民間自發性防範疫病手段也不少,直至晚清時期臺灣的相關醫療都不是那麼發達,且醫療水準也不受民眾信賴,自晚清延續到民國時期,地方慈善團體、教會等,會贈送類似痧藥水、防疫水⋯⋯等藥品,這類藥品能防治腸胃和發熱類型的疫病。地方藥鋪和行醫之人也經常進行慈善施藥與義診活動,並將活動刊登在報紙上,另一方面也有幫藥房或醫者宣傳的功效。1865年英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來臺從事醫療傳道,引進西式醫療之餘也開設西醫館,不過除此之外,民眾若染病,多半仰賴草藥或神佛。
信仰作為一種驅疫手段
除了相信科學,信仰的力量也不容小覷,疫病不僅是一項疾病,更可以當成社會問題來看待,面對未知的疫情,宗教信仰提供了穩定人心的力量,從古至今民間信仰中皆有驅瘟除疫的神祇,如王爺及五瘟大帝,人心惶惶之時,信眾會恭請神明遶境以祈疫情盡快度過,疫情趨緩後,民眾亦會舉辦祭典,感謝神明庇佑。無論在華人社會或西方人的觀點裡,同樣認為瘟疫是一種「天譴」,由於人們犯了罪過遭受懲罰,所以要透過宗教儀式來解決,像是建醮拜懺、治病法事、送瘟儀式⋯⋯等,現有「東港迎王平安祭典」、「青山王繞境」、「中元祭」,皆為應對疫病這類「社會問題」的方式。
疾病冷知識:痢疾
更多「2022陰光普照城市特展:基隆疫神人鬼的尋訪指南」內容: 【中元不離普】基隆作為臺灣的窗口 卻也是疫病破口?—基隆清代疫病 【中元不離普】西班牙流感疫情大爆發!日本時代令人畏懼的「夫人」來了! 【中元不離普】疾病不挑人!積極根治才是解決之道:官方治理疾病 【中元不離普】百年後我們如何戰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