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基隆中元祭 » 【中元不離普】百年後我們如何戰疫?

【中元不離普】百年後我們如何戰疫?

posted in: 基隆中元祭 0
*本文編修自 「2022陰光普照城市特展:基隆疫神人鬼的尋訪指南」 之展示內容

 

百年前後,人們「戰疫」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呢?雖然現在我們仍身處疫情中,但我們有更豐富的資源可以保護自己,公衛環境提升、人們防範疫病的觀念也更加進步,加上政策與科技相輔相成,使得人們在疫情之下也能找到維持生活步調的方式。

 

戰後臺灣衛生環境與疫情概述

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歷經美軍轟炸使醫療衛生單位受到衝擊、醫療資源不足外,盛行於戰時的霍亂隨著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兩岸恢復聯通也跟著從中國疫區入境;除了瘧疾、天花、鼠疫外,增添霍亂的傳染,疫苗的注射與公衛的整頓成為要務。

戰後首宗霍亂病例出現在基隆

1946年4月,首宗霍亂出現在基隆,疫情傳開後進行隔離,而衛生局長經利彬坐鎮基隆,同時臺灣獲得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協助提供的首批疫苗運往基隆港並送入疫區,施打於患者與一般人預防注射,也與基隆市政府合作圍堵疫情、禁止攤販的冷飲販售;而南部的疫情也隨著基隆出現霍亂後三天跟著爆發,由於兩岸往返的商人、環境衛生條件差,更使疫情難以防堵。十六年後,副霍亂再度於亞洲爆發,影響臺灣農產品進出口,此時也更嚴加控管疫情的圍堵。

百年戰疫
1947年基隆海港檢疫所核發給陳旺成注射霍亂、鼠疫證明書。
圖片來源:臺灣省檢疫總所基隆港檢疫所注射證明書(T0765_01_01_12)。2022/07/08。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search/search_detail.jsp?xmlId=0000314310。
scaled
日本禁止臺灣香蕉、鳳梨、乾果進口。
圖片來源:國發會檔案瑰寶。

疫苗預防注射成為重要政策

疫苗的預防注射成為防治傳染病的重要政策之一。嬰兒出生後,家裡都需要定期帶去醫院注射各式疫苗,大部分的預防注射源於1950年代,如:卡介苗、百日咳與白喉、破傷風的混合疫苗。

到了1960年代為了清除副霍亂也強制預防注射,須並出示注射證;另一方面,也嚴加確認搭乘火車、公車與輪船等旅客的檢疫工作,有疑似症狀就需要隔離與診療,若經確診進行通報與隔離治療。而旅客與疫區民眾若需進出,都必須出示霍亂疫苗的施打證明。

在霍亂的影響下,除了在交通圍堵疫情傳染,以及以疫苗預防外,生活上也受到諸多限制,如當時警民之間因為是否舉行廟會活動而起衝突,而為了圍堵霍亂疫情,需以警力限縮人民活動場域;另一方面,因擔憂孩童染上霍亂,而在南部縣市有出現停課措施。

scaled
高雄縣湖內鄉、路竹鄉國民學校停課。
圖片來源:國發會檔案瑰寶。

百年後,我們仍身處疫情中:COVID-19

2019開始的COVID-19令人措手不及,幸運的是現在的我們面對無孔不入的疫情有了更多物質與科技上的協助,使防疫措施深入的生活的許多層面,同時也施展在我們自己的身體上。

口罩可以說是從發明以來最核心的防疫物資之一,除了宣傳戴口罩之外,臺灣也一度進入三級警戒狀態,非特殊情形不得將口罩隨意摘下,口罩也從起初的大缺貨到現在有多樣的款式,隨著心情與每日的 OOTD (Outfit of the Day) 搭配著。而每天到處都噴拭的酒精,噴灑工具也有了許多升級版,夾雜量體溫之外,也有輕量隨身型,每到大眾交通工具上,你是否也先在座位上噴灑一番呢?

科技成為強大的戰疫夥伴

疫苗的施打與快篩、PCR 也成為進出國與活動參與的重要證明,是施作在我們體內,也成為自己是否依然「健康、正常」的重要依據。許多因疫情焦慮的人們也把販售的快篩獲得安慰的重要工具。從兩劑疫苗的施打到第三劑追加劑,利用小黃卡記錄每一次施打的時間,並推出電子版施打證明;再加上社交距離APP或簡訊實聯制,每進一扇門之前就要填寫或掃描 QRCode,或者開啟藍芽,科技就能掌握我們的距離和行動路線,畫出人們常聚集之處,也成為確診著們日常美食玩樂指南。

隨著疫情擴散方式更為捉摸不定,實聯制與確診足跡或相關性的追蹤也在疫情爆發兩年後退場。但是遠距上課依然是重要的教育課題;而宗教活動是否舉行也一度引起相當大的爭議,疫情經過兩年,除了以人數與體溫提升參與資格的門檻外,是否還有可能繼續限制宗廟活動呢?

 

〔心靈防疫不可或缺,招募避疫心法〕

除了透過各式政策或是防疫物品之外,更重要的或許是人們如何在令人感到不安的時刻,尋求心靈的慰藉?疫情期間,待在家中的時間越來越長,你培養了什麼新的習慣或興趣嗎?居家防疫期間都在做些什麼呢?面對不穩定的疫情,有哪些事情可以讓自己保持穩定的心情?遇到身旁親密的家人朋友因為疫情而不安時,你都怎麼做?

以下摘選觀展者投遞的避/戰疫心法:

去年

疫情讓大家感到不安

改變原有的生活

但我反而覺得

在家中時間變多

能夠一個人好好

靜靜也不錯

 

染疫時

接受到來自許多朋友的關心、協助

願疫情後的日常

我們持續地關心

所在的每個人

by Chih

 

疫情打亂了生活的規劃

畢業典禮取消了,

聚餐減少了,

出遊延期了,

一切的計畫改變

都考驗著對生活的彈性,

以及心情的調整。

期待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健康

成了最重要的目標和心願,

也願世界都好

 

疾病冷知識:腦炎

 

布條二改尺寸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page 0001

 

 

更多「2022陰光普照城市特展:基隆疫神人鬼的尋訪指南」內容:
中元不離普】基隆作為臺灣的窗口 卻也是疫病破口?—基隆清代疫病 
中元不離普】西班牙流感疫情大爆發!日本時代令人畏懼的「夫人」來了! 
中元不離普】疾病不挑人!積極根治才是解決之道:官方治理疾病 
中元不離普】疾病不挑人!各類疫病肆虐 民間社會如何因應? 
Follow Kuanhsuan:
過往熟悉的基隆只在離家不遠的方寸之地,以及清晨和夜晚通勤才聞到的海的味道;踏入研究所後才發現自己從未研究過基隆的過去。希望能夠爬梳基隆歷史、翻譯不同外國友人視角,呈現基隆的前世今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