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基隆中元祭 » 【中元不離普】農曆7/11 #豎燈篙-點起路燈,幫好兄弟照路

【中元不離普】農曆7/11 #豎燈篙-點起路燈,幫好兄弟照路

posted in: 基隆中元祭, 走文化 0

十二台尺上下。燈篙像座燈塔,越高越能被看見、涵蓋範圍越廣,也就意味著吸引更多的好兄弟前來。

豎燈篙

0630 a.m.  炎夏的早晨爬上主普壇,免不了的衣服上點點汗漬,剛買的蔥油餅還是趕快吃完,畢竟接下來的科儀可是豎燈篙。

六根燈篙

雞籠中元祭在農曆七月十一日,分立六根燈篙於慶安宮與六根燈篙於主普壇前。但今年貌似只立於主普壇,十五字姓有十五種安排。

豎燈篙

七零八落看鬧熱

人潮七零八落,相較於其他有看頭的科儀,但這畢竟是以旁觀者的角度。

各字姓代表及文化局長前來參與,並親自將燈篙升上,如同升旗一般的方式卻要三人一同協力,我想除了設計的因素外也象徵著燈篙所被賦予的重量。

好兄弟看豎燈篙

七零八落的人們,相較於其他有看頭的科儀,但這畢竟是以人的角度。

豎燈篙

燈篙上懸掛「天燈」、「地燈」燈幟,垂掛布旗幡,幡上書寫符咒,恭請天地神祇坐鎮。所懸掛燈籠則用斗笠覆蓋,燈篙底部以草蓆或竹篾覆蓋,並安置紙糊神將鎮守,藉以保持燈篙潔淨。燈篙前設有七盞燈火,俗稱七星燈,用以照引孤魂,前來享受民間普度祭品。日夜輪替升降,主要目的除了招引陰間孤魂野鬼來共享盛宴外,尚有邀請天上諸神監醮及共享成果之意。

所立燈篙須選擇高直而堅硬的青竹,削去竹枝,留下竿尾(大柏尾),俗稱為「透腳青」,象徵有始有終(有頭有尾),閩南語所謂「有好尾」。

(*資料參考來源為:交通部觀光局)

在十二台尺上下

十二台尺上下。燈篙像座燈塔,越高越能被看見、涵蓋範圍越廣,也就意味著吸引更多的好兄弟前來,所以廟方必須自行斟酌能提供之供品數量調整高度,以免吸引過多好兄弟前來卻招待不周,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更何況是好兄弟遇到這種情形,客訴無門一定是會搗亂的。

08:00 a.m.  以藍天為背景升起,有了指引,接下來會越來越熱鬧吧,視線往上,太陽已不知不覺到了竹梢,點點汗漬也成了蔥油餅形狀。

|參與基隆中元祭|

你是否對傳承166年的基隆中元祭感興趣? 想一探這百年祭典的內涵?留下聯絡方式,活動第一時間通知你!

 

CTA2 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