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基隆中元祭 » 【中元不離普】雞籠中元祭:百年前就超浮誇?!年年蓋樓年年拆的奢華觀光祭典

【中元不離普】雞籠中元祭:百年前就超浮誇?!年年蓋樓年年拆的奢華觀光祭典

posted in: 基隆中元祭, 走文化 0

搜尋、翻閱雞龍中元祭(以下簡稱中元祭)的書籍,你會得知中元祭的兩項核心:「以血緣代替地緣,拚陣頭代替打破頭」,透過15字字姓輪流舉辦普度的方式,取代因為原鄉不同的衝突。

 

「拚陣頭」讓中元祭彷彿一場大型的祭典奧運,比賽項目非常多元,舉凡科儀、主普壇、水燈頭、遶境花車、普度祭品都是「拚」的重點。

中元祭象徵建物- 主普壇 

現在進入基隆市區,環顧四周山坡,定會注意到山頭上的北方式建築-主普壇;中元祭時,主普壇同樣有得「拚」,各姓氏宗親會均用心佈置,揮灑創意。

 

以現存有的報紙、期刊紀錄來看,日本時代主普壇,並非固定建物,而是到農曆七月主辦普度的姓氏宗親負責搭建祭壇,當時多採用二層或三層單棟的模式,但是,輪值的宗親都會想要比前年姓氏更氣派。在昭和年以前,大家會用盡巧思,單棟裝飾電燈已不足為奇,需左右兩邊再搭配三層樓的小塔樓,用兩座月彎橋聯結,再加上山水造景,更為氣派。

 

日本時代進入昭和年開始,普遍認為一年搭建一年忙、年年搭建年年忙,每每都耗費大家的財錢、心力,因此,開始主張搭建固定的主普壇建物,採取複合經營的模式,中元祭祭典以外的時間,當作音樂廳使用。(順帶一提,當時採取採購招標的模式,廠商投標金額一直高於預算金額無法決標,花一個月時間才決標)

 

昭和時代的主普壇為八角形洋式樓房,有地下室及地上三層樓層單棟式建築,坐落於高砂公園中,現今的位置是基隆廣播電台大樓。不管主普壇是固定的、還是臨時搭建的,都澆不熄各個姓氏宗親團體創新、競爭的心,一樣年年奢華,主建築外還要附加樓房,裝飾色彩燈泡讓夜晚七彩絢麗,無不展現「拚」的精神。

 

戰爭後,因為興建高速公路,主普壇的位置會讓交通更加錯亂複雜,因而搬至現在的位置;你可以對比每一年,各姓氏宗親如何創意裝飾主普壇,不難發現,現代一樣很「拚」。

 

CTA1

 

雞龍中元祭觀光祭典
民國 55 年柯蔡姓輪值主普時的主普壇《柯蔡姓輪值主普紀念專輯》2007 。基隆:基隆市柯蔡姓宗親會,頁 12。

 

水燈遶境,外行看是熱鬧,內行拚為廣告

「欣賞水燈頭花車陣頭,樂隊人群、爭奇鬥巧、燈光點點、有如白晝」此畫面是現在的雞籠中元祭?還是過去的雞籠中元祭?以前都認為燈光四射的水燈頭花車,是現代的產物,實際上過去玩得更出神入化!

參與水燈遶境各姓氏、商業團體一個比一個用心認真,此為一競賽項目,會有評審評比團體陣頭,優勝者有獎賞;但更重要的是,這是絕佳的廣告機會!

就如昭和九年(1934年),三井海陸石炭,用數千個燈排成一條龍,頓時夜晚像白天一樣光亮,群眾圍觀讓交通堵塞;看完描述是否激起對三井海陸石炭的好奇及興趣?好奇他們如何打造,對他們公司靠什麼賺錢才能製作出千燈龍花車很感興趣?又例如昭和五年(1930年),芭蕉仲買商團利用貨車打造水景布幕,演出岳飛出世之景,最有人氣、使人嘖嘖稱奇;芭蕉仲買商團名字因此留在觀賞者心裡。

祭鬼外、人群嗨,賺滿中元財

90幾年前(約1920年)開始,每至中元祭,《臺灣日日新報》均詳細記載,市街觀眾水洩不通,臺灣各地民眾都搶著到基隆欣賞水燈,欣賞各個團體費盡心力裝飾的花車;鐵道部會特別增開縱貫線、宜蘭線列車,班班客滿,旅店住宿率也全滿;各家飲食店高朋滿座,還有與藝妓同遊的旅遊安排。項項顯示中元祭商機無限,商業團體的遶境花車才會絞盡腦汁裝飾,就希望你的眼睛多看一眼,未來你可能會多花一點。

社會經濟照妖鏡

除輪值姓氏宗親團體會遶境之外,還有商業團體、社會團體會一同參加,越多商業團體、越多民眾投入中元祭的水燈繞境,代表今年景氣越是旺盛。畢竟要籌備能豔壓群芳的花車、精采絕倫的陣頭,是很燒財、燒力的。

雞龍中元祭觀光祭典
2018年賴姓主普壇裝飾

|參與2022雞籠中元祭|

你是否對傳承168年的雞籠中元祭感興趣? 想一探這百年祭典的內涵?留下聯絡方式,活動第一時間通知你!

CTA1

 

參考文獻:

〈基隆中元河燈盛況-觀眾擁擠不開〉《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5月9日。

〈基隆中元普度主普壇開燈 往觀者數千人〉《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8月22日。

〈基隆中元祭主普壇竣工〉《臺灣日日新報》1929年8月30日。

〈基隆舊中元祭典 鐵道部當局臨時方便 發行特別列車時間〉《臺灣日日新報》1929年8月29日。

〈基隆慶安宮中元 主普續聞〉《臺灣日日新報》1926年8月15日。

鄭桑溪(1990)。《鄭桑溪港都舊情》。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檢索網址: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4_00003290。主普壇照片頁70。

吳蕙芳(2013)。《基隆中元祭:史實、記憶與傳說》。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曾子良、李豐楙、郭榮興、高皓庭(2017年12月)。〈悲天憫人的中元祭〉,基隆文獻,26期。

吳蕙芳(2009年7月)。〈基隆中元祭裡的主普壇〉,東華人文學報,15期。

吳蕙芳,(2006年10月)。〈基隆中元祭的淵源與發展〉,白沙人文社會學報,10期。頁85-115。

陳凱雯,(2005年03月)。〈日治時期基隆慶安宮的祭典活動–以「臺灣日日新報」為主〉,民俗曲藝,147期。 頁161-200。

陳緯華,(1997年3月)〈 記乙亥年「雞籠中元祭」〉,臺灣文獻季刊48卷1期。

廖漢臣(1964年12月),〈基隆普渡調查報告〉,臺灣文獻,15卷4期。

Follow 邱榆:
基隆人。熱愛基隆處處能登高望海的地景地貌,正在用力認識基隆,到外地才能好好炫耀家鄉美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