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基隆人 » 《凝視雨都-藝術家的基隆》昇華淚水為藝術的薪傳大師 歌仔戲名伶 廖瓊枝

《凝視雨都-藝術家的基隆》昇華淚水為藝術的薪傳大師 歌仔戲名伶 廖瓊枝

posted in: 基隆人 0

歌仔戲主角登台時,常會來段俗稱的「自報家門」,用以交代出身背景、登場理由。當歌仔戲名旦、國家文藝獎得主廖瓊枝登上自己的人生舞台時,或許會這樣報起自己的家門:「小旦名叫 廖瓊枝 ,出生在那基隆市,母遇船難太早死,外公外婆幫扶持。自從長輩過世去,三餐賺吃靠演戲,半生艱苦度日子,目屎灌溉生命池。幸逢藝文好時機,臺灣四處教演戲,徒子徒孫滿天地,薪傳文化走第一。」

 

1998年,在各大專院校及社教館傳授歌仔戲的廖瓊枝,獲得了民族藝術薪傳獎的肯定,1998年又獲頒國家文藝獎之殊榮,2008年獎項上再添一筆行政院文化獎。諸多名聲和頭銜,讓一路經歷了內台戲、外台戲、廣播歌仔戲、電視歌仔戲等戲曲演變階段的廖瓊枝,成了一名各界敬重的國寶級藝人,然而不管是誰談起她的生平,都很難忽略她前半段人生的極度苦澀。在成為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之前,她首先是失恃無怙的第一苦命小瓊枝。

王寶釧劇照 陳少維攝影 薪傳歌仔戲團提供
廖瓊枝-王寶釧劇照 陳少維攝影 薪傳歌仔戲團提供

 

離不開基隆的回憶

日治末期出生在基隆的廖瓊枝,母親早逝,和出身富戶的父親無緣相認,從小就是跟著外祖父母相依為命。基隆對她來說,泰半記憶是圍繞著奠濟宮(聖王公廟)展開。至今廖瓊枝都還能清楚記得,外公就是在面向廟門右手邊那隻石獅子旁,幫人補雨傘、補鍋子維生。即使廖瓊枝後來搬到臺北艋舺依親,只要想念起外公,小小年紀的她,還是會自己搭火車,一路找到基隆廟口去。「每次見到外公,他都要帶我去買日本進口的瓜果吃。」對廖瓊枝來說,捧著水梨大啃,是老人家表達疼惜的方式,也是她苦澀童年少數甘美的回憶。

只嘆戰火不斷延燒,讓年幼的廖瓊枝無法接受完整教育,在外祖父母相繼過世後,更是孑然一身。為了謀生,她只得加入戲班學習歌仔戲,走遍全臺灣爭取演出機會。有一年,劇團到了基隆,廖瓊枝一跑馬上台,便感覺到台下有個人影特別動身前來看了她一眼,後來才知道,那竟是她朝思暮想的父親。命運的錯弄,讓廖瓊枝與父親無法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直到父親過世前才換來一句「爸爸對不起你。」但廖瓊枝始終記得,爸爸頭一回偷偷來看她演戲的那一天,戲團演的是「薛平貴與王寶釧」。

王寶釧劇照 薪傳歌仔戲團提供
廖瓊枝-王寶釧劇照 薪傳歌仔戲團提供

反芻成演技的苦楚

成長過程幾多困苦,被迫步入的婚姻又非她所愛,加上有四個孩子嗷嗷待哺,廖瓊枝的前半段人生,苦澀遠大於快樂。她自承唱起歌仔戲中的苦情場景時,特別容易入戲,情不自禁便將自己的經歷,與主人公的命運相互扣連、相互對話。演起「三娘教子」,她會聯想起四處趕場做戲,隻手拉拔孩子長大的艱苦日子;輪到飾演苦守寒窯十八年的王寶釧時,幼年在圓通寺下吃菜度日的回憶也會一湧而上,那捱餓時只能以野菜果腹的劇情,和廖瓊枝的經歷簡直如出一轍。

不過人生巧妙之處也在這裡,正因為廖瓊枝把苦旦角色詮釋得太過入髓,讓她竟以哀戚之聲,博得「臺灣第一苦旦、最會哭的女人」之名。1980年,原已半正式退休的廖瓊枝,受到民族音樂界巨擘許常惠教授邀請做示範演出,在「民間樂人音樂會」上以精湛的「哭調」技驚四座,從此便一再受邀從事歌仔戲的推廣教育,奠定了她的「薪傳」角色,也開始了備受敬重的國寶人生下半場。

2012年獲頒文化資產獎 薪傳歌仔戲團提供
廖瓊枝-2012年獲頒文化資產獎 薪傳歌仔戲團提供

傳承歌仔戲的努力

廖瓊枝早年唱戲時,歌仔戲是一門沒有標準劇本、近乎即興的藝術。一場三小時到四小時的演出,只有說戲先生在演出前以數十分鐘講述完劇情梗概,爾後便全靠演員在台上的臨場表現了。那時來票戲的戲迷,想看的不只是演員的相貌、唱腔,還想看演員的「腹內」藏有多少背景知識和反應能量,能在台上即興生出多少口白與歌詞。一名小旦若是打算成為女主角,就得要有和小生對唱數回的本領,雙方你來我往之間,唱詞不但要有押韻,還得要吻合劇情。舉凡舞台走位、和樂師的配合,當年也都沒有一套標準劇本,唯有見識夠廣、底子夠厚的演員,才能夠應付得了當時外貌、內涵要求皆高的演出型態。

隨著歌仔戲進入廣播、電視時代後,對「腹內」臨場反應的要求降低,但為了方便導播和攝影機作業,對劇本的需求反而提高。如今,即便是政府補助推廣的舞台公演,也都會要求有一套標準劇本,好讓演出者有所依循,赴海外演出時字幕翻譯亦能溝通無礙。四十歲之後才靠著一本《人生必讀》學會識字的廖瓊枝,為了讓劇團有東西可以演出,卯足全勁將記憶中的舊戲,以定本方式謄寫下來,自己甚至還創作了寒月、黑姑娘兩齣新戲。正是在她的努力之下,傳統歌仔戲對「腹內」深淺的要求,進入門檻逐漸降低了。

受到許常惠教授鼓勵,廖瓊枝除了劇本寫作外,還錄製了歌仔戲史上第一套唱腔錄音,製作出第一套「傳統歌仔戲藝術薪傳計畫身段教材」,讓歌仔戲演員的各種基本功訓練,有固定的標準可以參照。在人才養成、訓練型態已經大不相同的今天,多虧了這些歌仔戲定本教材坐鎮,輔以廖瓊枝本人南北走透透的示範和推廣,這門戲曲不但成了有專門師資指導的專業課程,任何有興趣涉獵歌仔戲藝術的學子,也都有機會站上巨人的肩膀,精益求精再求精。

秀朗國小學生教學 林日山攝影 薪傳歌仔戲團提供
廖瓊枝-秀朗國小學生教學-林日山攝影-薪傳歌仔戲團提供
指導蘭陽戲劇團 薪傳歌仔戲團提供
廖瓊枝-指導蘭陽戲劇團-薪傳歌仔戲團提供

常懷感恩心的胸懷

已經年逾八十的廖瓊枝,如今依舊站在歌仔戲教育的第一線,孜孜不倦地開班授課。偶爾,她會回到她口中「很有文化、出了很多學問家和能人」的基隆拜訪親戚,暗自期盼基隆的藝術家們,都能像她一樣幸運,找到適合的社會教育管道傳承下去。

總是心懷感恩的廖瓊枝,每回到了基隆,都會找時間繞去奠濟宮上香拜拜,只為了感謝聖王公當年讓外公能在廟前擺攤賺錢。這座城市,雖然滲入了廖瓊枝童年的苦,卻也帶有水梨味的甜。即使是那些曾經難言的苦楚,似乎也都隨著時間慢慢回甘了。

全文出自《凝視雨都-藝術家的基隆》一書,由基隆市文化局出版,Archicake、雨都漫步共同規畫與執行。
台灣歌仔戲藝生教學 薪傳歌仔戲團提供
廖瓊枝-台灣歌仔戲藝生教學-薪傳歌仔戲團提供
Follow 陳泳翰:
1980年出生,曾任雜誌編輯、記者,現為自由工作者,耕耘產業歷史及跨領域書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