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後來有想到我這輩K市人的一種特質,那是一種被環境訓練出來的「謙虛」(或說是自卑比較精確),尤其是對自己的故鄉。也因為這種「謙虛」的特質,而顯得配合度高好相處,性格相對溫和。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直有一個嚮往的目標,不管是生活的動線上,還是求學及工作的選擇上。這目標當然不是K市,而是台北。 在我成長的這一世代,K市的港口景氣已不如當年(雖然不知道所謂的「當年」到底有多繁華),若要購物逛街,去台北才是主流,K市的市區(俗稱的「街上」)則是大概逛逛看看就好或是買來應急之處。而說到念書,在當年(或許現在也是)成績較好的中學生,總是目標北聯,希望自己可以到台北市去讀高中;工作的話更是,K市除了公務員、金融業和服務業,很難找到工作。
自己主要的生存空間並無法提供理想的生活,而可以提供這一切的地方,又在坐車半個多小時就能到的地方,或許對許多人來說就這麼自然地傾向台北了。
然而,在台北生活的我們,常常是同一群體中那少數一、兩位的K市人,所有的生活方向除了配合以外,還要承擔所有非K市人對K市的各種成見。「你們那裡經常下雨吧?」「廟口有什麼好吃的啊!說來聽聽。」「我覺得你們K市的街道還狹小耶!看起來灰灰髒髒的。」「你不覺得市區是單行道很麻煩嗎?」……
所有的指教,K市人往往概括承受。於是在大部分的情況下,K市人往往是處在一個因為K市天然的地理現實而對K市不熟;長期在台北生活,為了顧及群體的和諧,而理所當然地配合在台北進行各種社交活動;然後K市人得長時間負擔人們對K市的各種批評指教,以至於久而久之,也對自己的家鄉沒有什麼信心。
以前的我就是這麼想,而且還抱持著這種態度生活著,假日時若與朋友見面,很直接地就約在台北,如果朋友要來K市,還覺得很麻煩他們。
但是當我開始在K市散步之後,許多想法漸漸變了。K市雖然因為地形的關係,山海依偎而使腹地狹小,因發展得早,建築雜亂而密集,但這卻造就了K市獨有的山城港市風情。且因為狹小,所以距離變得不太是問題,就算是靠雙腳,都能走得到。
不管是要登高望遠,還是想臨海親水,或是一天內同時想登高又想玩水,K市都可以滿足;如果下雨了,找一間咖啡店坐坐,K市也多的是讓人心情放鬆的個性好店;想吃點好吃的,廟口的小吃,路邊的海鮮熱炒,有異國風情的居酒屋,都能大塊朵頤。不是一個很棒的地方嗎?
是啊,在我越來越認識(雖然還有好多好多沒有認識完)K市之後,我打從心裡覺得這裡真是一個很棒的地方,除了找不太到適合的工作之外,生活機能挺好的,市內交通方便(K市的市內公車班次多,也有當地人才曉得的市區叫客),加上離大自然很近,想看山的蒼翠、海的碧藍,出門不消多久就可以看到、走到,可不美妙?
想到這裡,對K市的自信油然而生,從此以後,我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社交模式。若與朋友相約,人數不多的場合,我會積極地問問要不要來K市。
既然朋友們對K市不熟,K市又距離台北相當近,那何不以拓展視野的心情來認識一個新的地方呢?一起去散步,走走K市的郊山或海邊,讓身心都能放鬆,走著路,靈感也能開放,隨興想到的話題此起彼落,生活的煩惱好像也因此舒展開來了。
K市雖然被認為狹小擁擠,但這表示哪裡都能用腳走到;雖然離山和海都很近,但這表示待在這個城市很容易看清世間種種限制,不會經常焦慮於茫茫人海;雖然多雨(現在大概只有冬季才多雨),但到處都有便利商店,買把傘就好了。K市人大可以自我感覺良好地享受這個城市,沒錯,它就是崎嶇、潮溼、狹小,但因此所促成的繁美,是獨特且可貴的情調。
K市的朋友們,即日起請放下那理所當然的「謙虛」(好啦,我要說的是自卑)吧,我們大可以自主提升市民自信心。找個假日午後,推開家門,到記憶中的那些景點逛逛走走,等你和K市混熟了,就邀請你的朋友們來玩吧!
大家一起來散步,走著走著,可能是歷史風情、可能是大自然、可能是咖啡香、可能是舒暢的聊天,可能是一段人生可愛的小插曲,而這些都是K市人的美好生活。
clouder6612
您好,我是魅力基隆的小編之一~也是基隆在地人~看您的文章真的事太心有戚戚焉~跟您借分享到我們的魅力基隆粉絲專頁上喔~謝謝您!
小歐
沒問題啊 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