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碼頭|基隆港景點|基隆港畔光曲
基隆港景點可以從尋覓掛滿大紅燈籠的廟宇、細數精緻華美的建築雕刻,到爬滿藤蔓的紅磚房,藏有美國大兵的故事,再到曾經基隆港繁華年代,國際最新流行資訊與高級舶來品成為基隆代名詞,「委託行」街區生意興隆,成為基隆的傳奇景巷,最後漫步百年防空洞,穿越歷史長廊,每一個轉角都能邂逅變遷的軌跡,看見不一樣的基隆港碼頭風味。
基隆崁仔頂
屬於基隆的天氣,總算是在擦肩過好幾場雨都漫步的小旅行之後,掙到了這個機會。時空之輪啟動運轉,帶路人字句引回歷史現場,帶領我們了解台灣文化。捎來熟悉港味,踏著木造國門想像長頸鹿統統低頭的榮景;黑鳶盤旋於空,帶路人說基隆是牠們的原鄉。「喔~~」隨行者同時發出驚嘆,原來曾經海港離陸只有一步之遙。
明德橋下看不見的河,38年前能直驅而入進到崁仔頂卸漁獲,而所謂的「崁仔頂」也只是買賣往來時口語相傳的詞:在那還有旭川河的年代,順河來此的小船要挑著貨走上去到階梯(崁仔)的頂端,「你替我搬上去崁仔頂!」應對時的俗名也就成了今天耳熟能詳的名字了。彭會長說在此之前,這裡是荷蘭人佔領的地方,所以叫「荷人頭」。不像上次隻身前來時僅能感受夜半熱鬧渲染,這一次拜訪中知曉更多魚市沿革與故事,與崁仔頂的距離又更近一些。
美國大兵在基隆
1.委託行
繞進小巷,與旁倏忽即上中山高的喧囂對比,沒落的委託行靜如住宅區,難以想像帶路人手中展示的空前盛況,如今眼下已沉落入土。興盛於民國50-70年間的委託行,是當時被委託販賣海外的舶來品的商家群。在基隆港繁盛的年代,委託行絡繹不絕,更是老基隆人送禮、過節特別會來採購的地方;而台灣其他城市流行前線的批貨商也趨之若鶩,曾經基隆港邊水洩不通燈火通明的景象。現在委託行大概只剩不到10間,不過來到委託行街區,仍可以看見部分店家精心裝點展示的櫥窗,帶有復古感,還有新興商店進駐直到造訪一番。
2.哥倫布巷
座落哥倫布巷口的代明宮擁著太陽和太陰而香火鼎盛,巷內的哥倫布酒吧便是這巷名的來由。50年代初的韓戰與越戰,許多美國大兵來台待命,在那股「有今天不曉得有沒有明天」的軍人宿命下,基隆港周遭酒吧如雨後春筍。可惜物換星移,一甲子後的港邊酒吧已寥寥無幾。
走在雨棚天橋上,帶路人介紹了基隆港現代化工程以及大興幾座砲台扼守這塊重要的港灣,說著此處玄關輝煌的起頭。過往總是聽說日人建築工法嚴謹,而今透過文資員一一道來每個角落蘊含的意義,無論雲柱的來由、沒船頭的故事以致於側門規矩的設計,更令我貼近海港大樓本身謹慎的內涵,再再顯示日本人對臺灣頭的重視。

短短三個小時市區街繞,對我來說簡直意猶未盡,透過他傳達基隆的價值,再次梳理了家鄉的脈絡。
在基隆城市的每一個轉角都能邂逅變遷的軌跡。從先民話到美軍,彷彿聆聽傳統樂曲夾雜著酒吧時髦的樂音,『港畔光曲』撩動著不一樣的雨都基隆。等你來聆聽基隆的故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