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一次民俗繞境猶如參觀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在迎請斗燈的隊伍裡,斗燈、樂器、旗幟、鼓架全部都是精緻厲害的藝術品,隊伍裡的每一位講述他的記憶與技藝,都會是專業導覽老師,這些人、事、物在百年來一直都在大眾生活之中,從日常可拾到只現於廟宇活動,從來沒有消失。
鷄籠中元祭不是他們的、政府的中元祭;是基隆人我們的鷄籠中元祭。
多數人談到『鷄籠中元祭』,幾乎最先出現的印象是於晚間舉行聲光絢爛的水燈頭遊行,身為基隆人的我們抑是如此。但除水燈遶街之外,中元祭間還有一日白天,基隆市區交通很是壅塞,整個港區街巷充滿著嗩吶、鼓、大鑼匡!匡!匡!的聲音,高中時候認為這遶境阻礙回家的路、這音樂真的很吵,出社會後想要認真認識家鄉,才瞭解原來那真的是在「吵」,他們在用音樂較勁、用音樂拼陣、用音樂比大聲,這是農曆七月十三號早上的中元祭科儀迎請斗燈的場面。
迎斗燈遶境將兩項精神,一次呈現
167年前漳泉械鬥造成108人慘烈犧牲,往昔先民利用智慧化解衝突,發展出「以血緣代替地緣」、「以拼陣頭代替打破頭」,兩項鷄隆中元祭的核心價值。
「血緣」是指以姓氏組成的團體,『鷄籠中元祭』總共有15字姓氏,張姓開頭許姓結尾輪流主普祭祀,取代原本以漳州、泉州地理位置組成的團體;而「拼陣頭」就是利用中元節來比賽裝飾工藝、民俗技藝、音樂技藝。
「姓氏血緣」重要象徵-斗燈
斗燈,是道教科儀裡的法器,如同是一個人的生命元神;姓氏斗燈,就如同姓氏宗親全體性命。斗燈內每一項物品都有其象徵,保護姓氏全體平安健康,人的生命需求都反映在斗燈物品裡,比如:剪刀剪厄運、秤可以權衡輕重、尺能知其長短、鏡會光彩明亮,一定要放白米,代表五穀豐收、生機無限等等。姓氏斗燈362天都放置在各個宗親會的會館,只有中元祭期間三天能夠在慶安宮一次欣賞15字姓的斗燈,每一字姓斗燈雕刻各各美輪美奐,處處精巧都使人驚艷。年年姓氏斗燈都必須迎回到慶安宮補充電力,讓未來一整年的運勢平順安穩。
旭川河上三板橋,袂得過
迎請姓氏斗燈回慶安宮的隊伍進行中,一項重頭戲必定要觀看--北管樂西皮派跟福路派的『交陣』。基隆北管樂西皮派跟福路派的分界是以被大樓蓋住的旭川運河最為兩派的分界線,旭川河東為西皮派,旭川河西為福祿派,日本時代雙方派系絕對不會跨過界線。
臺灣民俗教主林茂賢老師曾於講座分享,臺灣是唯一因為音樂派系不同而打架的國家,在基隆西皮福路爭鬥最、最、最嚴重!日本時代臺灣日日新報從1902年開始到1940年左右,每一年都會有基隆地區西福爭鬥的新聞報導,從開始奏彈音樂、到言語衝突、到肢體衝突,最後甚至還有因為西皮、福路爭鬥死亡事件報導,篇篇都說明西皮派福祿派械鬥如何劇烈,絕對不能越界挑釁,衝突發生會讓你嚇得吃手手。
曾經我簡單問過九份西皮派義和堂團長:「以前西皮福祿真的械鬥嘛?」「我們是在用音樂比大聲,就是要奮力敲,曾經原本要彈奏一天的,最後彈了十天,政府發布空襲警報才散會…,現在沒有了啦!現在都西福互相支援。」過去用北管音樂battle的場景,大鑼彷彿要敲到破,從前的文藝青年是如此的沸騰激昂。
以上畫面現在已經不復記憶,今日只有在鷄籠中元祭迎請斗燈遶街的時候,親眼目擊西皮派、福祿派在界線旭川河彼此尊重,跨越界線時禮讓對方向前領奏的畫面,一年一次難得一見。
更多雞籠中元祭的故事,雨都漫步在祭典中邊走邊說給你聽!
民俗文化始於生活、存於生活、用於生活
欣賞一次民俗繞境猶如參觀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在迎請斗燈的隊伍裡,斗燈、樂器、旗幟、鼓架全部都是精緻厲害的藝術品,隊伍裡的每一位講述他的記憶與技藝,都會是專業導覽老師,這些人、事、物在百年來一直都在大眾生活之中,從日常可拾到只現於廟宇活動,從來沒有消失。
鷄籠中元祭並不是他們的、政府的中元祭;是基隆人我們的鷄籠中元祭。
最後要說的是要認識鷄籠中元祭,不能錯過農曆七月十三日的迎請斗燈繞境。
|參與基隆中元祭|
你是否對傳承166年的基隆中元祭感興趣? 想一探這百年祭典的內涵?留下聯絡方式,活動第一時間通知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