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看看 » 全臺防禦力最強悍的城市 Part 1:四座旅遊指南上找不到的基隆砲臺

全臺防禦力最強悍的城市 Part 1:四座旅遊指南上找不到的基隆砲臺

posted in: 看看 0

基隆砲臺|基隆景點|基隆古蹟

防禦力最強的城市

基隆,是一座全臺最會建築防禦工事的城市。基隆的地貌,彷彿是為了戰略而生,從不同時代中都可見其防禦地位。舉例來說,自日本佔領臺灣的1895年起,基隆開鑿將近700個防空洞,以致基隆號稱擁有比全臺其他地方更高密度的藏身之處。

隱藏在基隆的砲臺?

即便如此,基隆市文化局所列出的歷史遺址仍只是皮毛。儘管文獻中已記載了許多砲臺,但仍忽略了隱蔽在基隆山區裡的歷史足跡,尤其是山麓隱蔽著許多尚未被探索及鮮為人知的砲臺。

當地人也不知道?四座隱藏版砲臺:

  1. 獅球嶺砲臺(Fort Tamsui )
  2. 鷹巢砲臺(Nid D’Aigle)
  3. 貝爾坦砲臺(Fort Bertin,音譯)
  4. 西方碉堡(Blockhaus Ouest ,暫譯)
註:由於上述第3、4座砲臺目前尚未有正確的譯名,因此先採用其音譯名及名詞解釋來進行中文敘述。
French Map of Occupied Regions of Keelung from 1884-1885,基隆砲臺
1884-1885年間法國佔領基隆時的地圖。來源:基隆(2023.02.25)。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elung。

清法戰爭

要欣賞這些砲臺所擁有的歷史價值,就必須先了解它們誕生的時代:清法戰爭時期。不同於日本時代因不斷遭受轟炸威脅而開鑿出數百個防空洞,這四座砲臺所重現的是一段與政治、社會和經濟形勢有關的歷史。清法戰爭是法國和清朝之間的衝突。在香港擁有煤礦的英國,為保持中立,不願向法國提供煤礦,因此法國為了煤礦而來到基隆。據法國學者Arsene Donado近年的研究,當時大約有600人在此處喪生,更令人沮喪的是他們的犧牲都不過是徒勞無功,因為在基隆所獲取的煤礦無法提供戰艦足夠的能源。

誰找到這些隱藏版基隆砲臺?

儘管這個地區有著豐富的歷史,但在與基隆有關的歷史書籍和旅遊手冊中,仍未見許多被隱蔽在歷史洪流中的砲臺。但有個人找到這些隱藏版的砲臺,他就是Mark Buckton。

自稱是「歷史愛好者」的Mark Buckton,從2021年開始在基隆的危險地形中徒步旅行,找尋失落的砲臺。他在2021年9月重新發現貝爾坦砲臺(Fort Bertin),並擔任我們此次探索四座砲臺的導遊。

由於這些砲臺缺乏關注度,使得這些小徑的維護情況並不良好,但也為這次的冒險增添了幾分趣味性。當天被雨水浸濕的地形也賦予了「濕滑」一個新的含義,而Mark也和我們分享到有一次他擊退野狗的故事。Mark告訴我們,他和妻子一起來了一次,不過那次也是她的最後一次……。每當我要帶人來,妻子都會問我:「你會獨自一個人去那裡嗎? 」

幸運的是,我們不必獨自前往。Mark的熱情帶領我們穿過有著1644-1895年清代陶器的小徑,感受著以前由清朝和法國透過砲臺進行武裝對峙的景象。

1. 獅球嶺砲臺(Fort Tamsui)

獅球嶺砲臺是基隆軍事史上悠久的代表,它混合了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這座砲臺建於清法戰爭時期,使用磚塊建造。然而,現在砲臺的結構中夾雜著混凝土,代表在1949年之後的近代軍事時期進行了加固。

Fort Tamsui;hidden forts
獅球嶺砲臺

獅球嶺砲臺的另一個特點為「雙層壁」構造,這說明它可能曾被作為儲彈所。

作為一座主要的砲臺,獅球嶺砲臺是自給自足的。在主砲臺結構的東南方和下方,有一塊農田區域用以種植糧食,而獅球嶺砲臺的正南方則連接成一個行政區域。獅球嶺砲臺的頂部設有一座砲位,仍可以見其承載大型火炮的地基。

Gun Position on Top of Fort Tamsui
獅球嶺砲臺的頂部設有一座砲位

沿著通往鷹巢砲臺路線

從獅球嶺砲臺到鷹巢砲臺的路上,會遇到更多戰爭的痕跡;兩個清朝防禦陣地——小型的防禦碉堡,其只有一個小口可以讓火炮露出來,並隱藏在一個斜坡上。

One of the Pillboxes Between Fort Tamsui and Nid D'Aigle, hidden forts
位在獅球嶺砲臺與鷹巢砲臺間的碉堡

接著,迎接著我們的是一段陡峭的上坡路,上面有一條橙色的繩索就像是救命稻草一樣,讓我們可以抓著它慢慢的向上。而在這條陡峭的上坡路前,有一條更加尖的金屬火車鐵軌從地面上突起,而這些金屬的火車鐵軌是先前法國佔領的證據。在此期間,法國的外籍軍團接管了這個地區,建立這條鐵路以便更輕鬆地將物品運送上山。

A Metal Train Rail Provides Evidence of French Occupation,基隆砲臺
突出的金屬火車軌道提供法國曾經佔領的證據

2. 鷹巢砲臺

抵達鷹巢砲臺,可以欣賞到廣闊的基隆景觀。它的名字十分貼切,很容易就能想像出為什麼基隆會是一個如此關鍵的戰略位置。向右看,可以看到一條山脊,其中藏有深藏不露的獅球嶺砲臺,更遠處則是「西方碉堡」(Fort Blockhaus Ouest )。清朝最初將鷹巢砲臺作為他們對抗法國的前線,但最終卻被他們所對抗的人接管。

View From the Pillbox atop Nid D'Aigle
從鷹巢砲臺上的碉堡眺望的景色
View of Ridgeline from Pillbox atop Nid D'Aigle
從鷹巢砲臺上的碉堡眺望山脊線

在鷹巢砲臺下面坐落著被認為更具風景意境的指揮所。這座建築和獅球嶺砲臺一樣,有著雙重圍牆。這座建築的磚牆十分引人注目,其磚塊和石頭排列均勻。

Root-covered Entryway to the Command Post
鷹巢砲臺指揮所的入口被植物的根所覆蓋
Brick Wall of the Command Post,基隆砲臺
指揮所的磚牆

 

看更多隱藏版基隆砲臺

參考文獻:

台灣光華雜誌 ( 2022.10.24)。歷史浪潮再現的基隆。 Youtube; 曾蘭淑(2021.2)。 沙灣風雲:歷史浪潮再現的基隆。臺灣光華雜誌。

Cave D. & Chien, A. C. (Nov 6, 2022). Taiwan’s Bomb Shelters: ‘A Space for Life. And a Space for Death.’ – The New York Times

Buckton, M. (Feb 15, 2022 ). Saving history — Fort Bertin ‘rediscovered’ – Taipei Times

翻譯:Benny

基隆小旅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