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騰威/雙口呂文化廚房創辦人
跟著雨傘人的腳步,不用淋雨,不怕迷路,一起在雨都漫步。
解開那條緊繃橡皮筋繫著對角的黃白相間方形紙盒,疑惑地端詳上頭比讚的兩隻鴨子,年幼的我說不出哪裡奇怪。紙盒張口,裡頭是一顆顆渾圓純白的大珍珠,媽媽會整盒端走。再見到,大珍珠已經泡在碗裡,冒煙的湯水上浮著一瓣瓣小花,小小的嘴知道燙口,只能先淺淺地咬了一口,黑色岩漿接著緩緩流出。湯匙必須講究,瓷的,還要有點深度,小小的口吹了兩口才有辦法吸允那甜甜的芝麻岩漿,張大口吞下殘餘的白色珍珠,咀嚼入喉前,再配一口小花甜湯。
到基隆工作的爸爸,每次回家伴手神祕又甜蜜的黃白方形紙盒,這味蕾體驗,讓我認識了「基隆」。此後聽到「基隆」兩字,我總眼睛發亮,口水直流。成年後,甚至有次驅車往返桃園,僅為了吃一碗那兒時稱呼的白色大珍珠。
單是甜蜜已無法滿足成年後的口慾。2017年,我們有機會參與了雨都漫步的導覽,跟著雨傘人Mila的腳步,在濕濡的街巷中穿梭,品嘗鹹香的豬腳和蝦仁羹、辛辣的咖哩沙茶炒麵、街邊的生猛海鮮小吃攤和虹吸咖啡那大人才懂得欣賞的苦澀滋味。一口口酸甜苦辣,咀嚼這座有山、有海的城市。它的海納百川,因著不同時期來到這座城市的移民,帶來多元且精彩的飲食文化,進而窺見這座城市的豐富歷史和信仰。
跟著雨傘人的腳步,不用淋雨,不怕迷路,一起在雨都漫步。當然,你也可以隨興地跳上火車(或像我們一樣為了一碗湯圓驅車),帶上這本實用、精彩又豐富的工具書,挑選喜歡的路線和方式,尋找或創造專屬於你(們)的基隆記憶。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