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看看 » 【雨傘人帶路】沒有基隆縣的基隆市「番外篇」:七堵區

【雨傘人帶路】沒有基隆縣的基隆市「番外篇」:七堵區

posted in: 看看 0

 

基隆市七堵區|基隆縣|基隆地圖|基隆人口

 

七堵區,在我的記憶中,是個跟基隆市好像很遠、又好像很近的區域。總覺得,是要去台北時會「經過」的地方。如果說把基隆市的種種比喻成各自獨立的篇幅,七堵,則有點像是「番外篇」。

很多人會搞混基隆市到底是二級行政區還是三級行政區,尤其五都升格後,只剩下基隆、新竹與嘉義市同屬二級行政區,並且也是唯一沒有「基隆縣」相鄰的存在,一直以來很容易被搞混。仔細從基隆的行政區域圖來看,基隆市有七個區(從現在的基隆人口數來看,七個區的數量其實相當地多!),最靠近海港的分別有中山區、仁愛區與中正區;離市區稍近的有信義區與安樂區,至於暖暖與七堵區,通常被認為距離較遠,甚至要搭火車才能抵達。不過即便七堵距離市中心有段距離,七堵的腹地是全市最大,同時人口數卻僅次於安樂區。雖然沒有基隆縣,但是曾經也有基隆區,七堵區戰後原先隸屬台北縣基隆區,而後才併入基隆市;到底七堵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七堵美食

後來,發現七堵有個很熱鬧的菜市場,有名的咖哩麵、臭粿仔、營養三明治(老實說,我覺得比廟口的好吃)……等,都在裡面。假日我和家人常起個大早,驅車至七堵的菜市場買菜、順道吃早餐,多半是吃市場裡的蘇家米苔目,食客們看起來都是熟門熟路的老客人了,而我最喜歡點半碗米粉湯、半碗米苔目(實在是兩種都想吃,但又吃不完各一碗,還好店家可以這樣點),切兩樣小菜、再挖一大匙店家自製的豆豉辣椒沾著吃。

也是因為發現七堵有不少美食之後,這個地方才慢慢在我心裡生了根。我常常喜歡用食物認識一個地方,因為我認為一個地方的食物,最能代表當地人的生活方式(當然也因為我是吃貨的關係)。

七堵秘境

開始認真認識七堵之後,想起小時候常跟著爸媽到山林、溪間度過週末,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七堵山區的友蚋溪與瑪陵坑溪,車上裝備一應俱全,露營燈、帆布椅、用特大號保溫壺裝的熱茶……,有一次甚至還熬了雞湯,在溪邊用卡式瓦斯爐加熱(放心,當然是沒有留下垃圾的),這些在山裡的週末大概是我的童年記憶裡最鮮明的部分了。

七堵人文與記憶

當我重新連接起童年的記憶,美麗的自然環境也成了七堵的另一個代名詞,再後來,我才知道七堵火車站舊站原來是全台灣最古老的木造車站;原來長壽山上的懿園是礦業大亨母親的墳墓;原來明德山莊的紅磚屋上,有著日式工法的痕跡……。

本來以為,我跟七堵很不熟,慢慢回憶在基隆成長的記憶,才發現我們其實很久以前就認識了,突然覺得有點對不起它呢(笑)。這下子,我突然很好奇,其他基隆人對於七堵的印象是什麼?而七堵在地人所了解的七堵,又是什麼樣子?除了美食跟自然環境之外,七堵的舊時光遺跡,總讓人覺得,是個非常值得好好探究的地方……。

基隆七堵 _木造車站

七堵未來的未來

基隆捷運也許即將從八堵穿越七堵連接基隆、新北與台北,本來三個縣市合併的傳聞不少,七堵作為鄰近雙北的重要行政區,不知道未來再經過捷運開發,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未完待續……)

 

CTA2 1

Follow Neil:
喜歡基隆,喜歡海。覺得基隆的雨,是一種鄉愁。相信所有曾被時代淘汰的事物,都會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