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看看 » 【雨傘人帶路】天然與人文交織的和平島景點:見證時光推移的台灣離島

【雨傘人帶路】天然與人文交織的和平島景點:見證時光推移的台灣離島

posted in: 看看, 走文化 2

和平島景點|基隆景點|和平島公園

 

和平島 ,佔地僅約75公頃,要在短時間內遊覽完並不難,但如果你是想要深入了解它的全貌,那我想,可能要用一生的時間來說明。

 

和平島介紹

這裡有……濃度極高的多元文化與歷史故事

和平島,顧名思義它真的是座島,而且在西元1935年之前還是座「離島」,和平島跟台灣以和平橋相連,和平橋舊名基隆橋,由日人所建,也是全台第一座跨海大橋。

這座島嶼,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北台灣的門戶,更是戰略要地,也因為這樣,它經歷過許多國家的「插旗」、「刻字」、「命名」、「蓋堡壘」,而這些文化也都在它身上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記。

最初,島上只有原住民,最早的開發者是巴賽人,而後,也有中國沿海的居民因為捕魚的關係來到這裡,漸由短暫停留發展成定居;大航海時代,和平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它的美景也躍上國際。

西班牙人於1626年登陸基隆後,在和平島蓋了座「聖薩爾瓦多城」,並建立天主教堂,與中國、日本進行貿易、傳教等往來,當時,國際貿易熱絡,而這裡便成了重要的貿易站。1642到1668年,換荷蘭人來插旗,趕走了西班牙人之後,將聖薩爾瓦多城改名為「北荷蘭」;這段歷史的見證者「蕃字洞」位於環山步道與海蝕平台中間的砂岩山丘上,洞內岩壁上有荷蘭人留下的字跡,不過由於年代久遠,加上遊客破壞,現今字跡已消失。

和平島景點
蕃字洞

琉球漁民慰靈碑

1905年左右,台灣和沖繩的貿易往來密切,曾有琉球先民遷居於此形成聚落,台灣和琉球的漁民也有許多交流,為了紀念遇上海難身亡的琉球漁民,在地居民便將遺骸收集起來,供奉於和平島園區內的萬善祠,並立了琉球漁民慰靈碑以紀念。

在那個人人傾盡全力爭奪資源的年代,和平島接收了所有的掌聲,卻也因此承受不可避免的傷害;好在,它是一座島嶼,那些傷痕經過海浪拍打、沖刷,有的沉進海底、有的留在島上。

 

新漫遊CTA

 

和平島公園

這裡有……讓你倒抽一口氣的奇特景觀

除了強大的地理位置,導致它成為一個身世很複雜的孩子之外,和平島還有強勁的東北季風,身為一個對地質學完全沒概念的人,我真心建議,到和平島公園走一趟,對地質學的了解馬上超過讀書讀三天!

和平島的地質屬西部麓山帶地區,由於發生過三次海進海退,使沉積的地層交互由海相與濱海相的地質構成,現今和平島公園露出的地質層主要是大寮層中段、厚層砂岩的部分,其名為石灰質砂岩段,這一層中有蟲、孔洞、貝類、海膽等化石及生痕化石,這些難得一見的東西,在和平島的地表及懸崖上到處可見。

也因為地質關係,容易有落石坍塌,和平島的絕美秘境「阿拉寶灣」封閉了六年之久,即將於近期重新開放;而每天受浪潮侵蝕,也讓和平島的海蝕地形特別發達,海蝕崖、海蝕平台、豆腐岩……等;也因砂岩中的結核產生許多球狀或不規則的岩塊,像是「萬人堆」,遠遠望去有如萬頭鑽動,如果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我會建議你先做一點心理準備。

和平島景點
萬人堆

 

對我來說,和平島像是一個歷經風霜、充滿智慧的長者,在大航海時代便竄出頭的它,一直在這裡,見證時間的推移。想認識它,你必須親自走一趟,踏過它的紋理、翻閱它的皺褶,把濃縮的時光慢慢回放、細細梳理每一條線索,才能夠看見它經由時間淬煉出的智慧光芒。

 

如果你想感受大自然的魔力,我會說,來一趟和平島吧!

和平島景點

Photo Credit:Simon Kuo/Jessica Lin

 

和平島公園門票資訊:請見和平島公園官方網站
和平島行程資訊:建議事先參考周邊停車場資訊避免塞車無法上島喔!

新漫遊CTA

Follow Neil:
喜歡基隆,喜歡海。覺得基隆的雨,是一種鄉愁。相信所有曾被時代淘汰的事物,都會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