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都漫步給你不一樣的中元祭體驗!團隊自2016年開始,策畫中元祭相關文化推廣活動如講座、工作坊、中英文導覽等,2019年以城市特展與實境解謎,開啟中元祭不同體驗。2020陰光普照城市特展邀請藝術創作與中元祭對話~
2022年,雨都漫步「中元不離普」計畫特展,主題定調為「基隆疫神人鬼的尋訪指南」,在後疫情的語境下,探討基隆港作為百年前「西班牙流感」的破口,是否也重塑全島共同的命運?這檔特展藉由文獻研究和進入田野,帶著你一起尋訪神、人、鬼之間的故事。
展覽期間:2022/7/28-2022/8/28
「基隆疫神人鬼的尋訪指南」展覽分為:
◎文史展區-依文獻調查重現百年社會情況。
「文史展區」展品群,將往年「中元不離普-陰光普照城市特展」概念自「生態博物館」概念延伸,打造多點展覽空間串連;此次展示內容,透過提取過去時代氛圍的史料,進行疫情處境下「過去」與「現在」的分割與並置,將是一趟超寫實的尋訪之旅。
※藝術特展-以當代藝術家呼應展題的藝術創作。
展覽地點
◎文史展區
基隆火車站展區
【台灣的窗口-基隆港】
透過基隆戰爭史蹟照片,勾勒基隆不僅是外來容易侵略之地,亦是台灣瘟疫傳入島內的破口。在日本時代,如何進一步推動基隆港建設,也同時進行衛生改善。
地址-南站二樓出口右側 星巴克靠手扶梯玻璃牆
開放時間-全天
水路一號所
【百年前官方就這麼做!切斷一切連結】
豐富文獻呈現百年前日本時代面對多種疫病,當時基隆港的檢疫措施。由海港檢疫再延伸至陸上交通、醫療、保甲制度等概述⋯⋯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4號 |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廣場左側小屋
開放時間-周三~日,12:00-18:00
代明宮
【防疫水喝起來!?民間舉措面面觀】
挖掘過去史料報章文獻,了解當時民間社會應對疾病的方式,以及整體社會氛圍。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忠三路34號 | 一樓商場走廊
開放時間-全天
仁愛市場
【西班牙夫人來了!巴比Q了!】
回溯百年前世界性的災難疾病「西班牙流感」,是如何侵入遠東的台灣,以致感染與傳播的狀況,當時台灣及基隆的處境,讓現下後疫情時的我們頗有即視感⋯⋯
展區位置:基隆市仁愛區愛二路8號2樓C棟82號 (大眾水果行旁樓梯上樓) | 店面 「頂尖美甲美容」
開放時間-9:00-20:00
慶安宮
【百年後的我們,仍須戰疫】
從日本時代做的衛生教育措施後,爬梳台灣社會幾次重大集體感染的疫情,到目前的新冠疫情的應變狀況,對照百年前的措施及制度相似與相異之處。
展區位置:基隆市仁愛區忠二路1號 | 廟埕左方警衛室
開放時間-全天
※藝術特展
水路一號所
參展藝術家(依姓氏筆畫)-
李毓琪(立體作品/攝影)、陳臻(錄像/裝置)、張舫涵(繪畫/裝置)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4號 |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廣場左側小屋
開放時間-周三~日,12:00-18:00
‧ 李毓琪
生於台北台灣,世新大學廣電系畢業。
作品主要關注人的精神層面與感知狀態。讓拍攝成為主客體間的交流手段,向內抵達某種未知的狀態。同時透過田調、訪談以及不同的媒介去探索社會與個體作用下所生成的氣質與外貌,嘗試理解人內在不同的精神面貌與組成。
[ 2022陰光普照城市特展 展出創作理念]
宗教,是由人一磚一瓦蓋起來的。
「要神也要人」這句台灣諺語實指天助自助者。
從和平島社靈廟出發,探訪當地的廟公、乩童與附近居民,並為其拍攝肖像,與廢棄的工地建材、海邊撿拾的漂流木相互結合。
漂流木在海上的漂流狀態與人相之呼應,前身有可能是某艘船或是房屋的結構,也可能再度成為某位神明或是擺件,藉由人的想像力發展、流傳,使之成為心靈與生活上的寄託。
—
‧ 陳臻
陳臻是一位設計師和視覺藝術家,目前旅居荷蘭從事創作工作。她於2016年於荷蘭的 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的 Information Design 研究所以 cum laude 畢業。創作主題經常透過搜集歷史物件、訪談採集口述、表演再現、身體經驗、影像紀錄研究個⼈或群體在當代情境中的⾝份認同,以及以個體的觀點去描繪「在地」在全球情境之下的流變。過去作品:(2019) 非在地的媒體圖像重新閱讀「台灣」、「Amsterdam Lunch」(2019) 對異文化窺視與重現、「Maastricht Dinner」(2019)的日常超市購物與混種食譜,陳臻以不同的物件為出發,透過書寫編輯、表演與錄像,重新詮釋/⽣產/編寫出以個體為出發的非官方歷史和非傳統地方誌。
[ 2022陰光普照城市特展 展出創作理念]
中元祭是基隆最富傳統的慶典之一,但是扮演基隆漁港重要生產力的外籍漁工似乎在慶典裡面缺席了,一位移工的鬼故事,一方面有別於漢人文化裡出現的鬼故事,一方面也乘載著他文化中的生死觀念,我們能不能透過說鬼故事來互相理解呢?於是我興起收集漁工海上鬼故事的念頭,新事社會服務的李正新大哥帶著我去採訪一位曾經在造船工廠工作過的阿里,他是一月一日凌晨一點生的,天生具有驅邪的能力,他跟我分享他的信仰、故鄉的傳說、在台灣的遇鬼經驗。我將他故鄉的故事繡在一件上衣上;在台灣故事做成一張用鹽巴構成的祈禱墊;他的其他生命與宗教故事則是一個聲音錄像。
—
‧ 張舫涵
生於臺灣,設計師與藝術工作者,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畢。
過去作品多以重複循環影像,表現資本社會下身處勞動異化困境的無奈與虛無感。現多透過對地方流域的觀察與對照,田調當地河域生態,進行在地行動、計畫創作與實驗。
Web. www.toastfang.com
[ 2022陰光普照城市特展 展出創作理念]
臺灣道教文化裡,飲用符水或以符水淨身,用來驅邪治病、 安定心靈。過去人們在面對疾病、未知的疑難雜症所衍生出的行為反應,作為一種民俗活動、儀式保存延續。行動當中可能解決問題、可能徒勞,完成一場儀式行動本身便是儀式的目的。
將基隆水域週邊漂流的廢紙再造,繪製符並燒溶於水,以擬仿一場儀式,作為藝術行動的驗證。沿海河港的漂流、廢棄物,作為被自然力量牽引的附屬,也作為在地認識的標記。形式上將自然與人造融合,透過儀式轉化回歸自然之中。
2022中元祭期間:8/8-8/31|藝術駐村徵集
歡迎有興趣以中元祭為創作主題的創作者投件申請~
▍藝術駐村徵集:
- 申請資格:年滿20歲,國籍不限,有興趣以基隆中元祭作為新創作計畫,並以此創作成果作為參與2023特展展出作品的創作者,雨都漫步提供免費住宿及多場深度文化體驗。
- 徵件方式:將個人或團體之簡歷、作品集、創作理念、或計畫內容,寄至 contact@keelung-for-a-walk.com。
- 創作類別:不限,涵蓋立體、平面、錄像、攝影、聲音,或其他當代藝術範疇。
- 申請截止日期:8/5
- 駐村期間:8/8~8/31
- 地點:計畫工作室 (基隆市區,市府轉運站客運2088可直達樓下) 。工作室為整層住家環境,含雅房,共用衛浴、廚房(可開伙)、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