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藝術家及其作品
2023中元藝術特展,展出4位藝術家-李昀儒(臺灣)、郭佩奇(臺灣)、Malte Jehmlich (德國)、Maya Adelman(美國)等人的作品,各自從祭典裡女性的樣貌延伸出不同的詮釋與想像,帶來了繪畫、燈光影像圖符、皮影裝置、多媒體影像裝置、以及舞蹈展演等創作。藝術家揉合基隆駐村經驗,多次走訪此次展覽地點-基隆在地市場「惠隆市場」,將作品視覺創作更加貼近市場現地的氛圍,並對應市場不同店鋪所散發的文化內涵-香鋪、魚販、饅頭製所、服飾店、修改衣服等角落,讓作品與空間展開有趣的對話,當中也可實地觀看到市場內部的日常,巧妙地透視了女性所身在其中的位置與角色。
李昀儒(臺灣)
跨領域藝術家。以身/聲體為媒材,雜揉視覺、聲音等方式創作表演,試圖讓自己的身體成為感官與故事的通道。目前關注女性主義及酷兒、情慾等主題。
展出作品
<破酆都 Phuà Hong To> 影像與裝置,尺寸依空間彈性調整,2023
<從女身到女神> 小誌
<從女神到隱身> 小誌
創作者受陳靖姑(臨水夫人)從女性道士到成為神祇的故事啟發而命名。作品分為現場展演與小誌,內容以與基隆道長們訪談為基底,加入自身對中元祭的想像與轉譯,展演開龕門咒語「破酆都」,以身體與來回應中元祭科儀裡女性的缺席。
若要追朔中元祭,甚至任何領域裡「女性的缺席」有太多太多因素了,在父權結構與社會多層牽動影響下,女人退下台,將自己隱沒,最終隱身,這是事實。然而,我們走到了這裡,這個性別框架和性別的定義持續轉動著今天。
中元祭,鬼門開起,陰陽兩界的邊界落下,陰陽交雜。陰與陽,不僅是人鬼的分界,也是性別氣質常用的分類——陰柔與陽剛。《從女身到女神,從女神到隱身》誕生在中元祭這樣特別的時刻,希望帶領觀眾在酆都金山火坑與重低音中,同亡魂一起探索混濁的陰陽之氣。
<展演作品>
破酆都 Phuà Hong To
破酆都是鬼門開的咒語,是打破陰與陽那道門的儀式。
視覺將以生成式影像重現《破酆都》咒語裡描繪的地獄風景,在聲音方面結合自己的聲音與李戊己道長訪談時的音檔,打造打破結界當下,酆都與現實世界重疊的時刻。
現場展演15分鐘:展覽期間,限定場次。
8/11(五)下午2:30-3:00 8/12(六)下午1:30-2:00 8/28(一)下午1:00-1:30 8/29(二)下午4:30-5:00 8/30(三)下午5:00-5:30 9/10(日)下午2:30-3:00
郭佩奇(臺灣)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作品實驗聲音藝術的可能性 ;2012年開始發展《聲音肖像》系列,結合音樂、聲音與視覺藝術,從體驗社會環境氛圍,善於將人與人之間的政治、權力與矛盾關係轉化成創作。
展出作品
<市井微光> 燈光投射裝置,尺寸依現場,2023
作品以光的三件組形式呈現,散落於惠隆市場內不同處,將惠隆市場的日常寫照,投影在地面上,依序以女性職人為首的裁縫師,用獨特美麗的花紋妝點整個城市,加上雨傘的造型,呈現基隆的季節特色;再來是大海與漁業為支撐整個基隆的重要產業,新鮮漁獲更是基隆的經濟基礎,進而也影響地方的特色小吃;最後,以音符與符咒上的日常圖案為概念,音樂取自「雨夜花」這首曲子的樂譜,為日治時期台灣重要的民歌,從音樂與聲音的記憶連結到信仰的傳承,金紙上圖案,反映著人們與祖先之間的情誼,並且還與時俱進。
Malte Jehmlich 馬爾特·耶姆利希 (德國)
1980年生,德國視覺藝術家。他與他所屬團隊Sputnic所作的作品揉合敘事、媒體與表演藝術等面向,共同創造質感與趣味兼具的舞台設計與環境創作,曾多次獲獎。
展出作品
<女巫實驗室> 電子機械、皮影裝置,依場地尺寸,2023
女巫在歐洲,可追溯到古代掌握知識淵博、有權有勢、聰明的女性——例如了解草藥、自然和節育。這些女性被視為是對父權結構的挑戰,而遭受到誹謗、迫害,甚至被殺害。
來參觀女巫的實驗室——這是一個充滿女性力量和知識的所在。在動物王國內各類朋友們的注視下,女巫使用神秘的原料烹製出神奇的藥水。實驗室通常是半開放的,以及與周圍環境產生著共鳴,這亦是一處(對藝術家而言)象徵神秘事物的製造與交易所。
呼應今年的展題的此作品,創作理念既有趣又嚴肅。
Maya Adelman 瑪雅·阿德爾曼 (美國)
2022年畢業於美國華盛頓雷德蒙德高中。曾於貝爾維尤藝術博物館 「20-Under-20」展出。
展出作品
<沉默的旁觀者> 壓克力,帆布,40x30cm,2023
在我的畫作《沉默的旁觀者》中,我嘗試探索基隆城隍夜巡的絢麗,以及此祭典未被看見的社群多樣性,這是雞籠中元祭之後的一場充滿活力的節慶活動。夜巡是基隆全城社群一起參與至祭祀的團結時刻。然而,當我深入研究時,我發現了提供女性積極參與至儀式的途徑有限,正是這種觀察迫使我創造一種視覺敘事來捕捉她們的存在,儘管是從外圍。
畫中的中心人物是一個女人,她藏在陰影中,聚精會神地觀看面前經過的隊伍。鮮豔的色彩與女性柔和的樣貌並置,強調了可見性與不可見性、再現性與排斥性之間的張力。我希望這幅畫能夠突出女性的韌性和力量,提醒「所有人」為中元祭和城隍夜巡帶來的寶貴視角和貢獻。